学习方法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知识点

  • 日期:2017-06-23 11:28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诗歌内容上讲,大概有以下几种分类赠友送别诗、羁旅行役诗、思妇闺情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托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

 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么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对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或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诗,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一、山水田园诗赏析示例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鉴赏山水田园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如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枫叶荻花三个意象不光点明了景物、时节,还通过这三个意象特有的属性渲染了送别时的环境氛围和诗人忧伤的情绪。古诗意象往往寓繁于简,寓万于一,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形象诱发想象,产生奇特的审美效果。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一般地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鉴赏时应主要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A、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
  B、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 语言运用方面,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例题展示

12007天津高考试卷:

16.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答题应从两方面入手: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答题应从两方面入手:景,即写了什么;情,即表达的情感)

22007广东高考试卷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二字的艺术效果。(4)

答:(1)清秋 日暮 月初白 落叶 流萤 孤灯

2)诗人于清秋日暮的溪亭散步,月上高树,酒已半醒,周围一片冷清幽寂。诗人多自在落叶飘零的树林中穿行。穿字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孤独、徘徊的情绪,诗人又坐在林中百无聊赖地起了孤萤,字传神地描绘出诗人苦闷无聊的心境。(分析语言类题目,首先要考虑词语的词性,然后分析其修饰限制、支配的对象等,最后指出效果。穿”“都是动词,都是诗人所发出的动作,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动作?是在什么样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从内容、艺术手法及情感方面赏析下列几首山水田园诗

1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内容赏析】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里的风光随着太阳的忽然西落,一切都落下了帷幕,可是池边的月亮却渐渐地东升,笼罩着夏日的大地。夏日可畏而落,明月可爱而起,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一种闲情,一种适意,来自身心两方面的快感,油然而生。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竹露滴清响,那样悦耳清心。这天籁似对诗人有所触动,使他想到音乐,欲取鸣琴弹了。诗人由境界的清幽绝俗而想到弹琴,由弹琴想到知音,因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这就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

【手法与技巧】1、寓情于景。诗人运用细腻的文笔,通过描写夏日日落月升后,大地笼罩在一片清凉的意境之中,荷风送香,翠竹滴露,而抒写了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之情,进而又联想到知音,从而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2、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描写,以动写静。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花的香气清淡细微,所以风送时闻;竹露滴在池面其声清脆,所以是清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使人感到此外更无声息。诗句表达的境界宜乎一时叹为清绝

2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内容赏析】这首诗写他迁居愚溪后的生活。诗的大意是说:我久为做官所羁累,幸好有机会贬谪到这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中来,解除了我的无穷烦恼。闲居无事,便与农田菜圃为邻,有时就仿佛是个山林隐逸之士。清晨,踏着露水去耕地除草;有时荡起小舟,去游山玩水,直到天黑才归来。独往独来,碰不到别人,仰望碧空蓝天,放声歌唱。

【手法与技巧】此诗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委婉含蓄,语意较隐晦。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然而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如开首二句,诗意突兀,耐人寻味。贬官本是不如意的事,诗人却以反意着笔,说什么久为做官所,而为这次贬窜南荒为,实际上是含着痛苦的笑。闲依偶似相对,也有强调闲适的意味,闲依包含着投闲置散的无聊,偶似说明他并不真正具有隐士的淡泊、闲适,来往不逢人句,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里也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

3.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内容赏析】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春水涨满,一直浸润到岸边的芳草;芳草、鹅儿在微风中活泼泼地抖动、游动,那嫩嫩、和谐的色调,透出了生命的温馨与活力;微风轻轻地吹,吹绿了河岸,吹绿了河水。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南水乡河渠纵横,湾道也多。作者乘彩船往横塘方向游去,河道曲折多湾画舫缓慢行进。看着前方的塔近了,其实还远。这两句写船行,也带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自己盎然兴趣。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虽然农事紧张或更可说繁重,但农民们各得其乐,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秀麦,出穗扬花的麦子。当为炒面,将已熟未割的麦穗摘取下来,揉下麦粒炒干研碎,取以尝新。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

【手法与技巧】此诗艺术表现手法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描写细腻,绘形绘色。描绘出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散发着浓郁而恬美的农家生活气息,自始至终有流露出乡村景色人情淳朴、宁静、和谐,读了令人心醉。

4鹧鸪天  辛弃疾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内容赏析】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写的是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白色的荠菜花开满了田野,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聊聊数笔,把一幅乡间春色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出来。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情绪陡变,适才令人心情舒爽的春色不见了,万种愁绪染白了的头发。词人心情沉闷,只好到小酒店去饮酒解愁。为什么会这样?诗人此时才四十二岁却被罢官落职、不得不退居田园,足有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怎能耐得住清闲无为的生活?

下阕写的是一幅农村景象: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过得井然有序,牛栏附近的空地上种满了桑麻。春播即将开始,大忙季节就要到来,不知谁家的年轻女子,穿着白衣青裙,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手法与技巧】本诗的一个最大的特色是以乐景写哀情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小词,借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春天景象,和农村生活的闲适与古朴来表达自己的失意与惆怅。词人既然喜欢农村,喜欢农村古朴而又悠闲的生活,为什么还要借酒浇愁呢?他虽置身于纯洁、清新的农村,却还有愁苦,那是因为他不能忘怀祖国万里江山。他要奔赴抗金疆场,去收复已夺占的土地,那才是真正关心的事业,然而,他却被排挤到农村,过起闲意态的生活来,他怎能不愁苦呢?他不是不喜爱春天,但春天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快乐。

5.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内容赏析】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一个字,极富动感地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作者从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

入淮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句中的清洛,即洛涧,发源于合肥。词中提到清洛,是以虚摹的笔法,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转写作者游览时的清茶野餐及欢快心情。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为全篇增添了欢乐情调和诗味、理趣。

【手法技巧与感情】

1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

2、此二句绘形绘色、活灵活现地写出了茶叶和鲜菜的鲜美色泽,使读者从中体味到词人品茗尝鲜时的喜悦和畅适。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3、整首词,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6、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内容赏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作者泛舟江上,纵目远望,只见莽莽古楚之地和从湖南方面奔涌而来的三湘之水相连接,汹涌汉江入荆江而与长江九派汇聚合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汉江滔滔远去,好象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这里,诗人笔法飘逸流动。明明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给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手法及情感】1、虚实相生。首二句在远望和遥想的结合中,把三湘九派连成一气;颔联又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扩展至无限,由实景化入虚白;颈联再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如此空阔广大的境界,如此撼人耳目的动感和气势,是充分发挥诗歌艺术之特长,使虚实相生、目击神游相融才能创造出的境界。

2、映衬烘托。颔联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水彩。颈联明明是写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却说是前面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明明是波涛汹涌,浪拍云天,却说成天空也为之摇荡起来。诗人故意用这种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两个动词下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都动起来了。

3、巧用典故。山翁,即山简,晋人。《晋书。山简传》说他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当地习氏的园林,风景很好,山简常到习家池上大醉而归。诗人要与山简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此情也融合在前面的景色描绘之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7、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内容赏析】此词是作者徐州谢雨词的最后一首。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不仅写出,而且写出作者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舒适轻松的感受。久旱逢雨,如沐甘霖,经雨之后的道上,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一层薄沙,经雨之后,净而无尘,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触此美景,作者情动于衷,遂脱口而出:何时收拾耦ǒu耕身?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下片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承上接转,将意境宕开,从道上写到田野里的蓬勃景象。春日的照耀之下,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诱人的绿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艾的薰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肺。使君元是此中人给句,画龙点睛,为升华之笔。它既道出了作者收拾耦耕身的思想本源,又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更进一步深化。作者身为使君,却能不忘他元是此中人,且乐于如此,确实难能可贵。

【艺术手法及情感】1、巧用典故。耦耕,指二人并耜而耕,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长沮、桀溺是春秋末年的两个隐者。二人因见世道衰微,遂隐居不仕。此处收拾耦耕身,不仅表现出苏轼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他政治上不得意的情况下,仕途坎坷、思想矛盾的一种反映。

    2、点染之法,虚实相生。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二句,对仗工整,且妙用点染之法。上写日照桑麻之景,先用画笔一光似泼则用大笔涂抹,尽力渲染,将春日雨过天晴后田野中的蓬勃景象渲染得淋漓尽致;下句亦用点染之法,先点明风来蒿艾之景,再渲染其香气如薰光似泼用实笔,气如薰用虚写。虚实相间,有色有香,并生妙趣。

二、咏物诗的鉴赏示例

鉴赏要义
    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例题展示: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阅读以上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重庆卷)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早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爱花之将谢。

鉴赏示例:             

1.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释】这首绝句写于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崇光,美艳的光彩。这里指海棠花光泽的高洁美丽。

【内容赏析】诗的前两句写环境,后两句写爱花心事。题为海棠,而起笔却对海棠不做描绘,这是一处曲笔。一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后两句中,作者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

【运用技巧】1、化用典故。只恐夜深花睡去” 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2、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在诗人的想象中,面前的这株海棠花说不定会象人一样因夜深而睡去,所以诗人特意点燃高烛,照耀海棠,使她打起精神,不致睡去花睡去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

2.流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释】流莺:漂荡流转、无所栖托的黄莺;陌:田间小路;凤城:当时的国都长安;花枝:黄莺栖息之地。

译文:到处漂荡的黄莺上下翱翔,越过小路飞临河边,不知要飞向何地?美妙的啼啭怎能没有它的本意?即使碰到良辰也未必有好的期遇。无论是在刮风的清晨、降露的夜晚,在阴天中、在晴日里,也无论是在城中,千门万户打开或关闭的时候,它都在不停地鸣啼。我曾经被伤春之情所苦恼,现在不忍听它那巧啭哀鸣,在这长安城中哪里有可让它暂歇的花枝?

【内容赏析】这是李商隐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诗篇。这首诗的首联以黄莺的无所依托自况自己沉浮不定的仕途之路,颔联承接首联,暗喻自己的心志及失望之情。颈联笔锋一转,以黄莺不顾辛酸苦苦吟唱的情景暗喻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对仗工整。尾联承接颈联,以黄莺的无处着落暗喻自己的境遇。全诗移情于物,情感悲苦,寓意深刻,格调苍凉。

【运用技巧】比喻(或象征)手法的运用。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

三、思乡怀人类诗歌鉴赏示例

(一)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分类:

1        闺中怀人

2        思亲念乡

3        羁旅愁思

4        边关思乡

(二)思乡怀人诗词中的意象

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

——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2)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4)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

(三)、回顾

1  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5、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蓦见枝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6、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四)、归纳:

1、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闺中怀人:王昌龄《闺怨》

2、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3、人们在诗中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五)、方法明确: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六)、鉴赏举隅: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1、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2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①征铎:车行时发声的铃。 ②杜陵:在长安城南,是诗人的安家之地。

诗中除了晨起鸡声表现了早行之外,还有什么词语也表现了早行?此诗颔联上下句除对仗外,其构成形式还有什么特点?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怎样的意境?联系首联解说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参考答案:

⑴①还有”“板桥霜,月尚未落,板桥结霜,可见其早。由名词连缀成句,一字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

凫雁满回塘表现了春回故乡、野鸭满塘的温暖意境。通过这个温暖的乡梦反衬了漂泊在外的作者对家乡杜陵深切的思念。

阅读宋诗一首,按要求答题。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初秋晚景,盎然生机中透着凄凉,斑斓色彩中蕴含着哀伤。

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

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

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

四、咏史诗鉴赏示例 

鉴赏咏史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和用典

揣摩作者写这段历史、这个古人的意图所在。

推敲作者对待这段往事、这个古人的态度,归结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

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诗人自己并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意识到项羽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另一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如此。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一些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如此。

分析作者咏史抒情时的写法。

咏史诗的写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在构思上,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王昭君》: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取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对汉元帝统治的无能作了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反对比,或是侧面烘托,不一而足。不同的写法,是由主题的需要而定的,我们要在对具体篇章的分析中仔细体味,并从中领悟作品的基本风格。

鉴赏示例

1.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内容赏析】这首咏史诗,是杜牧会昌年间任黄州刺史时,为木兰庙题的。诗人一开头就用一个字把北朝民歌《木兰诗》的诗意高度概括出来。这个字很传神,它既突出地显示了木兰的特殊身份,又生动地描绘出这位女英雄女扮男装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接着又借取《木兰诗》当窗理云鬓的意境。把理云鬓换成画眉,把木兰女孩本色完整地表现了出来:梦里曾经与画眉,启发人们去想象木兰梦里的情思。她只是在梦乡里,才会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只是为了从此替爷征才竭力克制着自己,并非不爱画眉。 几度二字,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种内心矛盾的深刻性。诗人善于揭示其心灵深处的思归之情,更增强了真实感。还把酒,是到拂云堆把酒祝明妃。拂云堆,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喇特西北。堆上有神祠。明妃,即自请和番的王昭君。木兰和昭君都是女性。她们来到塞上,一个从军,一个和戎,处境和动机固然有别,但同样都是为了纾国家之急。而这等大事却竟然由女儿家来承担,自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这是唐代诗人戎昱《咏史》中的名句,和杜牧这首诗是比较合拍的。

【手法与技巧】诗人运用一真一梦、一主一辅的衬托手法,借助梦境,让木兰脱下战袍,换上红妆,运笔尤为巧妙。第三句进而发挥想象,精心刻画了木兰矛盾的内心世界:木兰在战斗中固然很有英雄气概,但却不免几度思归还把酒,诗人通过把酒”“祝明妃,把木兰对明妃的敬慕之情暗暗地透露出来,把木兰内心的矛盾统一起来,运用烘托手法,使木兰和昭君灵犀一点,神交千载,倍觉委婉动人。这无疑也正是本诗值得特别称许之处。

2.夜 泊 牛 渚 怀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内容赏析】牛渚,是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即著名的采石矶。据《晋书·文苑传》记载: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夜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于是邀宏过船谈论,直到天明。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声名大著。题中所谓怀古,就是指这件事。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展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溶为一体,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然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固然是使诗人由望月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容易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常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之间,虽有很大跳跃,读来却感到非常自然合理。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字,暗逗下文。

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情不自禁地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可复遇了。不可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沉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手法与技巧】本诗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典型,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新,虚涵概括,力避雕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本篇无一句属对,而调则无一字不律(王琦注引赵宧光评),行云流水,纯任天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人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3.水调歌头 台城游 贺铸 

南国本潇洒,六代浸豪奢。台城游冶,襞笺能赋属宫娃。云观登临清夏,璧月流连长夜,吟醉送年华。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

访乌衣,成白社,不容车。旧时王谢,堂前双燕过谁家?楼外河横斗挂,淮上潮平霜下,樯影落寒沙。蓬窗罅,犹唱《后庭花》。

【内容赏析】此为金陵怀古词。词之上片择然段最令人感慨的史事来正面描写,表现了词人指点江山的鲜明态度和强烈的爱憎之情,下片化用唐人诗意,由咏史转入抚今,表达了作者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浩茫心事。

上片抓住最令人感慨的史实来进行正面描写,表现了词人的指点江山的鲜明态度和强烈的爱憎之情。起首两句,一写江山,一写史实,都从大处落笔,高屋建瓴,气度非凡。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长期以来就被骚人墨客所称道。词人登临送目之时,正逢天高气爽的秋季,因此用潇洒来形容南国,就显得非常贴切传神。这澄江如练,龙蟠虎踞的江山之中,数百年来,六朝的末代君主,一个个粉墨登场,恣意声色,竞事豪奢,最终国亡身辱,成为江山的千古罪人。词人于潇洒之前下一字,于豪奢之前下一字,貌似客观的评述之中已经蕴含了自己主观上的无限感慨。

以下五句纯用史实,铺叙六朝最后一个君主陈叔宝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

结拍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的对比。词人以回首二字,由繁华陡折至败亡,以却羡二字,漫画似地勾勒出这个隋兵攻破金陵后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亡国之君欲作井中蛙而不可得的悲惨结局,表现了词人对这些污染江山的群丑的愤怒与鄙弃。

 下片由咏史转入扶今,化用唐人诗意。前五句很明显出自刘禹锡《乌衣巷》一诗, 楼外至结句,可能是词人登楼所见到的实景,但又明显地受杜牧《泊秦淮》一诗的启发和影响。结尾有意突出商女犹唱《后庭花》这一情节,与上片呼应,可谓用心良苦。亡陈的靡靡之音至今犹荡秦淮河上。词人写这首词的时侯,正历阳石碛戍任管界巡检,实际是一个供人驱遣的武弁而已。他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只能把自己抑塞磊落的吊古伤今之情融入这凄清冷寂的画面之中。

此词声情激越,慷慨豪爽,充分显示了词人抑塞磊落、纵恣不可一世之气概,读之令人感奋。

【手法与技巧】(1)巧妙化用典故,使得全诗具有沉厚的历史积淀;(2)成功运用对比衬托手法,结拍回首飞鸳瓦,却羡井中蛙两句,与前五句形成强烈的对比。

4.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

夜深月过女墙来,赏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内容赏析】词作上片写金陵的地理形势,起二句为总括。 南朝盛事已随流水逝去,可是,金陵的山川形胜却依然如故。当年豪华竞逐的金陵,目前是座孤城,潮水的拍击声正反衬出环境的阒寂冷寞,天际的风帆给人一种空旷落寞之感。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极力渲染这些历史遗迹遭遇着冷落,正在被遗忘,与上文谁记相应,抒发了深沉的怀古之情。

词作中片写金陵的古迹。开首以景出,景色依然,眼前实景,带上历史色彩。结末二句,写夜深时分,词人仍站在赏心亭上,观览莫愁湖和秦淮河的景色,不禁发出景物依然而人事已非的叹喟。这两句起到束上启下的作用,即上面所描绘的景色,皆是由此观览到的,又引出下片怀古的感慨。

下片写眼前景物,一片繁华市面。前两片所写多是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这里则写连景物也变了。词人不禁产生人世沧桑之感,于是结末发出兴亡之叹。

【手法与技巧】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事其所长,共隐括古乐府及唐刘禹锡《石头城》、《乌衣巷》等诗而成。结构严整,上片写金陵地势险固,中片写金陵古迹,下片写眼前景物,布局井然。从时间上说,是断续交织,从空间上说,是疏密相间。上片写的是远景,以疏为主;中片写的是近景和远景,以密为主;下片为特写镜头,密而又密。此外,本词句法参差不齐,音调抑扬顿挫,词句美丽,境界清旷,风格沉郁悲壮,使壮美与优美融为一体。

5.[中吕]卖花声·怀古   元·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内容赏析】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故用怀古伤今,慨叹民苦来概括该曲的中心思想是最恰当不过的。作者伤心地发出感叹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表达英雄美人虽有壮烈哀艳的故事,但在历史的画卷中最值得同情的是苦难的百姓,最痛心的是天下的百姓,反映了作者最本质的情感。而作品的结尾更是意义深刻且耐人回味,有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责难,有对争强争弱,天丧天亡,都一枕梦黄梁的感伤。

【手法与技巧】用典:一是霸王别姬,二是曹操被蜀吴联军大败于赤壁;三是班超空老玉门关外。英雄的功业英名是以生民涂炭为代价的,作者没有褒扬三位英雄的业绩,只交待他们的失败与不得志,便说明历史上像这些英雄人物不过是过眼烟云而已。   

6.浪淘沙·五岭麦秋残      欧阳修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绛纱囊里水晶丸。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

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一从魂散马嵬关,只有红尘无驿使,满眼骊山。

    内容赏析:作者在词中从杨贵妃喜食鲜荔枝,玄宗命人从岭南、西蜀驰驿进献一事发抒感慨,歌咏唐天宝年间玄宗荒淫、杨妃专宠的史事,给世人以深刻的戒鉴和启迪。

首句点明产地产时,次句点明荔枝成熟,第三句描绘荔枝的外形内质,形象逼真,接下来两句,承首句五岭,专从产地之遥远托讽致慨。可惜天教生处远,不近长安。似惋惜,又似讽刺,笔意灵动巧妙。过片往事忆开元句一笔兜转,点醒上片。结尾三句这三句既巧妙地补叙了当年驰驿传送荔枝的劳民之举,交待了杨妃缢死马嵬的悲剧结局,而且收归现境,抒发了当前所见所感:热闹的新丰道上,被过往行人车马扬起的红尘依然如故,但驰送荔枝的驿使却再也见不到了。词人对淫侈享乐、乱政误国的历史教训并不直接说出,只用的开合相应与满眼骊山的景象隐隐透露,显得特别隽永耐味。

【手法与技巧】1与上片的天教正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2、巧用典故,只有红尘无驿使化用杜牧诗句。

   五、边塞诗赏析示例

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即把握时代特征。
  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国家的激情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反映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和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有陈述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也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如前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可能准确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以及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际,反映在边塞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不同艺术风格。 

赏析示例

1.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②,都护在燕然③。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单车:形容轻骑简从。问边:慰问边士。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长河:指黄河。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都护:边疆的统帅正率兵虎据燕然,镇守着祖国的西北边陲。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内容赏析】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打败吐番,王维以监察御使奉使出塞宣慰,并为幕府官判。诗中描绘了出塞时沿途所见景色,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尤其是颈联二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那荒漠上横贯其间的黄河非得用来形容才算准确。另外,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运用技巧】这首诗叙事直白平实,语言简单朴素,内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征,独当重任,以征蓬、归雁自比,点出春行之时令,在表现上采用的是两两对照的写法。征蓬于诗人,是正比,而归雁于诗人则是反衬。寓悲凉之情于壮美之色中,大漠奇观,非不能形容,劲拔而苍茫,温暖而感伤,写景壮观,气势流畅。

2.塞下曲 王昌龄(唐)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②。

从来幽并客③,皆共黄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④。

【注释】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万年人。曾贬为龙标县尉,世称王江宁王龙标,其诗多写边塞军旅、宫怨闺情,风格清刚俊爽,婉丽明快。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黄芦草:枯黄的芦苇。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隋书》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矜夸:骄矜夸耀。紫骝:骏马名。

【内容赏析】写边塞秋景,无限萧煞悲凉,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劝世上少年、声声实在,句句真情。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前四句描写边塞景物,后四句,既肯定了幽并客戍边的艰苦精神,又批判了游侠儿只以骏马矜夸的莽撞。    这首诗赞颂边塞健儿勇武善战、终老疆场的报国精神,讽刺了那些游侠儿以骑射为游戏,只知炫耀马匹装备,并不能为国尽力耐劳。诗中以自然环境的荒落寒冷来渲染军士们的吃苦耐劳,形成苍凉慷概的格调。  

【运用技巧】幽并客游侠儿构成正反对比。    

3.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①受降城:唐太宗曾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由此得名,在唐代,这里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 ②回乐烽:回乐县的烽火台 ③芦管:即芦笛。

【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远望回乐城东面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一排烽火台。丘陵下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象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近看,但见高城之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凄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而一种置身边地之感、怀念故乡之情,隐隐地袭上了诗人的心头。在这万籁俱寂的静夜里,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更加唤起了征人望乡之情。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两字写出了征人迷惘的心情,字又写出了他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从全诗前两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情。前三句都是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前三句已经蓄势有余,末句用直抒写出。李益却蹊径独辟,让满孕之情在结尾处打个回旋,用拟想中的征人望乡的镜头加以表现,使人感到句绝而意不绝。

【运用技巧】这首诗艺术上的成功,就在于把诗中的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意境浑成,简洁空灵,而又具有含蕴不尽的特点。

4.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旧题。陇西,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 ②匈奴:此处借指当时入侵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③无定河:黄河中游支流,在陕西北部。

【内容赏析】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首二句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唐军誓死杀敌,奋不顾身,但结果五千将士全部丧身胡尘誓扫不顾,表现了唐军将士忠勇敢战的气概和献身精神。也足见战斗之激烈和伤亡之惨重。接着,笔锋一转,逼出正意: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这里没有直写战争带来的悲惨景象,也没有渲染家人的悲伤情绪,而是匠心独运,把河边骨春闺梦联系起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战死,仍然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知道亲人死去,固然会引起悲伤,但确知亲人的下落,毕竟是一种告慰。而这里,长年音讯杳然,人早已变成无定河边的枯骨,妻子却还在梦境之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灾难和不幸降临到身上,不但毫不觉察,反而满怀着热切美好的希望,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运用技巧】对比手法。 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明王世贞赞赏此诗后二句用意工妙

5.塞下曲(其五)李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注释】“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

【内容赏析】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当时的北方诸胡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颔联两句,与首联“ 天兵 照应。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 胡霜与首联的相照应。边月 胡霜 ,均为静物。皎洁的月色,银白的寒霜,笼罩在一望无际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胧苍凉的气氛。而弓影飘移,剑花闪烁,则包含着战士的行动。用这样两个锤炼而得的动词把两者结合起来,就使静物和人物的动态融为一体,显得生机勃勃。弓与月,形状相似;剑与霜,颜色相同。诗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某种共性,使它们之间的联系显得自然、和谐,使艰苦的军旅生活衬托得轻松、愉快。尾联是征人向少妇劝慰:未获全胜,玉门关还不能入,请亲人耐心等待,不必长吁短叹。表达了必胜信念和献身精神,把全诗推向了高潮。结局不落窠臼,而造成余音袅袅余韵无穷之感。结尾别具一格。

【运用技巧】动静结合。见内容赏析

6.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注释】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易水:河名,在河北省北部。荆轲刺秦王时,在此别众出发,慷慨悲壮。诗中用此典。

【内容赏析】雁门太守行系乐府旧题。此诗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衬托出战地的悲壮场面,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援救作了必要的铺垫。

后四句写驰援部队的活动。半卷红旗临易水,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诗人引用黄金台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运用技巧】1。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2.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7.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①      南宋 张孝祥

霜日明宵水蘸空②,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③。

【注释】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词风豪放旷逸。①荆州:今湖北江陵。②水蘸空:形容天空明净似水。③酒阑:行酒将近

【内容赏析】秋高气爽,晴空万里,张孝祥约着友人马举先登上荆州城楼。荆州本是祖国内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却成了边塞之地。具有满腔爱国热忱的张孝祥,面对破碎的山河,极目远望,看到的不过是烟尘滚滚,战旗飘舞的战场,再听到那撕裂心肺的马鞭声。上片写景,逼真地烘托出边塞的气氛、作者的心情。下片直写作者对中原故国的怀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大好河山还在烽火以北遥远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遗民,作者感慨万端,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可是,又怎么能将满腔悲愤抑制下去呢?喝完了酒,面对萧瑟的秋风,作者终于禁不住泪流满面了。作者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现得淋漓尽致。

【运用技巧】上阕描写途中要塞景色,明丽壮阔,但写景中隐含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下阕抒发感慨,万里中原已在烽火北,禁不住悲痛伤感,故借酒浇愁,迎风洒泪。本词写情真切,景物描写、气氛烘托、感情抒发巧妙组合,辉映成篇,作者的艺术技巧,由此也可见一斑。

另,从其他的角度,诗歌还会其他的分类,比如作家分类、意象分类、修辞分类、手法分类、意境分类等等,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一一探究。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