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几个因素

  • 日期:2011-08-15 09:05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形成虽然更多地受社会条件的制约,但它也具有不以社会条件为转移的一般规律,例如,年龄、个性等,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就是如此。了解这些对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是十分必要的。(一)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教育条件,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阶级社会里,这种要求充分反映出阶级的利益,因此,反映在学生头脑里的对学习的需要也深深地打上阶级的烙印。例如,在封建社会里,是从读书做官来鼓励学生学习,以“书中自有千种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做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则以培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和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工人为其教育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由此可见,不同社会制约着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
     另外,不同的家庭及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也起着直接的作用。刚刚入学的儿童,学习动机基本上是反映了家长的要求,比如说:“是妈妈叫我来上学的”、“是奶奶叫我来上学的”、“爸爸叫我长大后,当个工程师”等等。家庭积极的影响,例如,父母要求子女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是为了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事业而努力学习,这些要求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都会产生很好的影响。当然,为祖国、为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学习,这样远大的学习动机是可贵的。但是,只有这样还不够,因为远大的学习动机不一定能与当前的学习任务直接联系起来,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难看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因此,在强调培养学生远大的学习动机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确较短近的学习动机。每一科目,每一章节,甚至每一课,每一个练习作业,都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变为自己的需要。只有把较短近的学习动机明确起来,并且要服从于远大的学习动机,才不会使学生迷失学习的方向。单纯追求或满足于短近的学习动机,而忽视远大的学习动机的做法是错误的。(二)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个性特点的不同,对学习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学生年龄的增长和个性特点的不同,在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总的形成发展趋势是:年级越低,学习动机越具体,他们学习动机更多地与学习活动本身有直接联系。
     例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教师讲解时的趣味性和教学方法的直观性,教师和父母对他们的鼓励等等,都能推动学生的学习,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般讲,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儿童,他们的学习动机是以直观性动机为主,例如,在自然常识课里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自然现象,再加上实验和幻灯等教学手段的配合,使他们对于学习自然常识课产生了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努力学习文化课,这就叫产生了直接动机。在这一年龄阶段里,直接动机成了推动他们学习的主要动力,所以又叫作主导性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加入了少先队,以后又加入了共青团,少先队和共青团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成了他们努力学习的强大动力。到了高中阶段,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准备升学或是就业,大多是根据个人的学业情况、家庭生活负担等情况作选择的。不管他们选择哪一条出路,这时的学习动机都是被他选择的出路所左右的。
     所以,教师要特别加强对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动机上出现的弱点,培养他们具有“一颗红心,多种准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人物的反映,所以学习动机自然是在客观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获得强化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虽然不能忽视人的“好奇”、“爱胜”、“合作”、“追求”、“互惠”等内在动机的因素,而起主导作用的动机还是由教育引起的。实际上这些因素也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发展的,关键是如何使外界的正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部需要,形成自觉的求知欲望,使外部教育的作用转化为学生自我的学习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只有他们自觉地把学习和将来参加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为未来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贡献而勤奋学习时,这种学习动机才是稳固而持久的。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呢?一、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学校里进行的学习目的教育,是反映了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要使他们明确社会对他们的学习的要求,把学习与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实现祖国的“四化”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他们长远的、稳固的持久的动机,以指导他们的学习方向,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生动、有趣,避免干巴巴的说教,可以通过对比教育、学科学活动、不同形式的班会、体育活动、郊游、报告会、参观、访问等各种形式,使他们不断克服自己错误的动机。开展这些活动,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有针对性,才能不断地促使他们克服和战胜头脑中的错误思想,培养起正确的学习动机。二、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推动学生自己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色彩的一种内心要求。它能促使学生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出愉快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兴趣,不断推动和提高他的学习动机的水平,进而转化为新的探求知识的欲望。
     这就是说,只要使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感到快慰,认为学习不仅不是负担,不是苦恼的事,而是一种快乐,是一种追求,这样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但能阶阶提高,而且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也更明确了。当然,启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能光靠他们自己,社会、学校、家庭应当给学生创造内外结合的条件。除了使他们认识自己学习的社会意义以外,还要注意他们各种学科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积累,这是培养求知欲的基本条件。教学内容过深或过浅、教学方法适当或不适当、教帅个人威信的高或低等都可能影响学生旺盛的求知欲望。例如,过深的教学内容会使他们丧失学习信心,过浅的教学内容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只有在他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的努力不断获得新的知识,才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形成和发展,并能进一步激发其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让学生经常参加劳动、社会活动、课外活动等,才能使得每个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实践证明,只有感到知识的不足,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三、利用动机的迁移什么叫迁移呢?在学生缺乏学习动机,没有明确学习目的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其他有兴趣的活动的动机与学习发生联系,借助于其他动机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的动机,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产生直接兴趣,就叫迁移。例如,电影《祖国的花朵》中有一个孩子江林,因为贪玩,学习不好,同学们不同意他参加制氧小组的活动。教师却利用他善于参加这种活动的兴趣,说服同学们让他参加,从而培养了他的学习动机。又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活动,有的喜欢文娱活动,有的喜欢读文艺书刊,还有的喜欢劳动等,但就是不喜欢学习。教师要善于把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与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联系起来,把学生喜欢参加这种或那种活动的动机,迁移到学习上来,这种利用原有活动动机的迁移,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经验,在当前对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更重要的意义。 三 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有所不同。“培养”是指学生还没有形成这种动机,教师通过一些教育措施使他形成、发展起这种动机。而“激发”则是指学生已经具有了这种学习动机,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把它充分地调动起来,即把推动学习活动的动机由潜伏状态转为活动状态,并且在激发过程中,使动机得到巩固,加强和提高。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