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化学“探究学习指导法”

  • 日期:2010-04-08 09:37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中学化学教学的特征是由教学特征和学科特征所决定的。首先,中学是普通教育的基础,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和奠基阶段。初中学生对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往往表现出一种由好奇而产生的求知欲望。这种新的学习需要,在一定的诱因的作用下得到激发,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以至形成一种意向,成为以后继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其关键在于教者能否及时为学生创设一定问题情境,并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对学生完成全部学习任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化学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征,完全可以结合各项教学内容来体现,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操作,从实验中找出规律,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化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简及繁、由表及里、由宏观到微观、由定性到定量、由描述到推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教学,既掌握一定的现代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善于观察、思考、敢于质疑、探索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中学化学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化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可控过程。教学中对同一信息要反复多次输入,才能形成记忆。所以,概念的巩固强化和反复练习具有重要作用。新时期中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的人才。因此,化学教学要有利于转变学生的传统思维方式、灵活运用和处理有关信息,发扬创新精神。本指导法一般可分为“设问激疑”,“共同探究”,“练习强化”,“检测讲评”,“运用创新”等五个基本环节,现分述如下:1.设问激疑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要着眼于启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多方面的思考,问题要体现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点,形式要新颖,难易要适度,教师以有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设置悬念,或以引人入胜的演示实验,启迪思维,导入下一个环节。
     这一步,一般不超过5分钟,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外来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有一个学习的良好开端。2.共同探究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一环,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或进行充分的讨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小结。无论是阅读、实验或讨论,都要在明确的目的性,都要围绕教学中心内容进行,要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组织学生阅读、观察、分析,就是说要事先拟定出提纲,指明阅读后,观察后,要解决什么问题,读时还要在教材上画画重点,观察时要做记录。以逐步培养学生自学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所谓充分讨论,也要事先拟定出讨论题,题要有一定难度和梯度,要符合学生水平。可采取全班讨论、中心发言、大家补充等形式,讨论中要善于引导、纠正错误,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这一步占20~25分钟,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练习强化是对于已被学生初步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运用和及时强化的阶段,目的在于巩固已学知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灵活运用,强化记忆;同时,也是一项很好的学生自我反馈,使其对学习的效果,有一个鲜明的自我评价,能从自己的收获中得到鼓励,使错误的部分得到纠正。教师可通过巡回观察,初步获得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安排。这一步可控制在10~15分析以内,保证达到当堂基本掌握的程度。4.检测讲评是对整个教学效果的系统反馈环节。它以测验或检查的形式及时掌握学生达到的程度,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修正和调整教学活动,其目的不是单纯为了考察学生进行记分,而是为了控制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这一步约5分钟,教师可以抽样统计,全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水平,以利于进一步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计划。5.运用创新是一种课后作业的形式,应于下课前布置给学生。内容要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问题的灵活性和难度,要尽可能变换问题的类型,引导学生广开思路,启发联想,能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进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对课堂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系统、完善和深化,为学生学习的迁移打好基础,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为宜。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