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克服“死读书、读死书”的毛病

  • 日期:2010-03-07 12:08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读书须讲求方法。会读书的人越读越灵,不会读书的人越读越呆。所以有人说读书应站在书本上读,而不能趴在书本下读。把书本上的东西一概视若神明、奉为金科玉津,不敢越雷池一步,就会把书读死。所以读书时,还应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消化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善于发现问题和学以致用。我国数学家王梓坤教授在谈到怎样念理科书籍时提出过几点,很有参考价值:1.区分客观真理和主观成见……2.研究正确结论是怎样获得的?有哪些事实或理论根据”在证明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值得学习?能把它用到别的问题上去吗?我能不能再提出新的证明?3.对某个结论我有些怀疑……试图举出反例或实验来推翻它。4.如果时间、地点、条件变了,某个结论还正确吗?需要作哪些修改?5.某些概念、结论、定理、规律之间,有没有本质联系,它们与其它学科的内容有无类似之处?6.现在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方法或启示吗?这样读书,就把书读活了,就不是趴在书下面来读了。鲁迅曾借叔本华的话说,看书多了,把自己的头脑变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高尔基晚年也感到,看书太多反而失去了自己的思想。一位记者问近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位拉美作家:“最近在看什么书?”这位作家回答说,他几乎什么书也不看,除非朋友再三向他推荐的书。他并且回答说,大多数成名作家都是这样:看得少写得多,只不过他们大多不愿承认这一点罢了。他的话令人深思。书是永远读不完的,但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不会鉴别、运用和创造,不善于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食而不化,多读书也无济于事,只会把自己读成书呆子。歌德在《浮士德》中借梅非斯特的口说过:“理论全呈灰色,敬爱的朋友,生命的金树才是长青。”生活本身就是一部读不完的大书,这本书要活到老读到老。死的书本中没有的知识在这本活的大书中却可以找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而书本只应作为创造的垫脚石。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