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在他乡,我终于读懂了于勒叔叔的信

  • 日期:2017-09-28 09:18
  • 来源: 中学生读写
  • 浏览:
  • 字体:[ ]

 

这几天到学校听老师们讲课,恰好讲到《我的叔叔于勒》,于是连续好几天,都被“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刺激着神经。

 

老师们更喜欢分析菲利普夫妇,分析他俩的可怜、可鄙、冷酷、无情,我虽然也不喜欢菲利普,但还不至于讨厌。不过对于勒,我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理解他的做法,看出莫泊桑字里行间隐藏着的另一个故事。

  

一个人流落他乡,总会想起故乡的好处,想起家人的温情,总想着找机会回报家人。这其中既有乌鸦反哺的报恩心理,也有衣锦还乡的虚荣心理。


我刚离开家乡那几年,只要手头有了点钱,我首先会想到给家人买点东西,但我如果真的留在家乡,也许在亲人眼中,也是个于勒一样的懒家伙。

 

于是,我就明白了于勒的第一封家信。那时候,他刚挣钱,第一先想到赔偿哥哥的损失。于勒本质上并不坏,在异国他乡,亲情成为他唯一的慰藉,他的第一封信,我感觉说的都是实话,都是心里话。

  

但第二封信中,于勒就明显说谎了,信上说:


  • “亲爱的菲利普,我给你写这封信,免得你担心我的健康。我身体很好。买卖也好。明天我就动身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也许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我希望为期不远,那时我们就可以一起快活地过日子了。”

 

一个人出门在外,如果对亲人体贴,往往会报喜不报忧的。我记得有一年工作太累,本想赶回老家寻找安慰,但当面对父母时,我还是强颜欢笑,把所有的委屈咽下去,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在于勒的这封信中,也读出了类似感觉。

 

于勒毕竟是个好玩的人,他未必有经营的手段,发了一点小财之后,可能很快陷入窘境。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编出了旅行的谎言。旅行其实并不耽误写信,为什么要“好几年不给你写信”呢?而且还要强调“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这是一个很容易识破的谎言。

 

另外,如果买卖真的很好,为什么竟要“到南美去作长期旅行”?而且,他的买卖这么好,不久也算是发了财吗?为什么后面还要说“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

 

这封信,应该是在于勒破产之后写的,也是他和家人的诀别书。在这之前他经历了什么,莫泊桑故意不说,把它留给读者猜想,这是小说家的狡猾之处。


其实,于勒如果真的要旅游,也不必要到南美,下面便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真不给你写信,你也不必担心。”我反复品味着这句话,感觉鼻子酸酸的。

 

在下文中,莫泊桑让船长说话,对于勒的经历做了补白,也让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于勒的心理:

 

  • 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原来如此!这是一个游子面对故乡最后的一点尊严:如果不能衣锦还乡,那也不能再回去给家人添麻烦!

 

没有经历苦难的年轻人不会体味到于勒的悲哀,不能体味到于勒竭力维护的尊严。当我们把小说主题定为“讽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时,其实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简单解读,也是对莫泊桑这位短篇小说大师的浅层解读。

 

直到四十岁我才读懂了于勒,也许要到五十岁时,等到儿女成年、压力剧增的时候,才会进一步理解菲利普夫妇,理解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与尊严,对他们也报以同情和尊重。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