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狗屎运诺奖:学习烂到留级重修的他,却凭借一次错误的实验,从小职员一跃成为诺奖得主

  • 日期:2017-09-17 09:30
  • 来源: 超级数学建模
  • 浏览:
  • 字体:[ ]

到底要踩多少吨狗屎

才能踩出诺贝尔奖

 

上次小天介绍了

大学成绩倒数第一

后来竟得了诺奖的小柴昌俊,

而说起日本诺奖奇葩,

怎能少了田中耕一呢!

小柴昌俊、田中耕一

 

之前小天就说过

日本有种特殊的诺奖文化,

就是对于每一年的诺奖,

他们都会评选出一份有可能得奖的名单

上面会有人名、家乡、单位、所做工作

甚至毕业的小中大学的各种详细信息。


在等待诺奖公布的时候,

还会分派一堆记者在“可能得奖者”家里候着,

获奖者一旦公布,

立马可以直播采访了。


小柴昌俊就是陪着记者等了15年,

才等来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然而,小柴昌俊才开心了一天,

第二天就被遗忘了。。。

因为公布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

把整个日本都搞懵了!!


 


从文部省到各大传媒都表示:

从来没听过这个名字!

所有数据库里都没有“KOICHI TANAKA”,

在学术界根本找不到这号人!


媒体们都炸了,

立马开始了疯狂的“寻人计划”。。


 

而另一边,田中耕一却十分淡定,

因为他以为这是诈骗电话!


就在公布诺奖的这一天,

田中一如既往地加班,

突然间接到了一个越洋电话。

电话那头的外国人,

操着流利的英语,

极力压抑着自己的兴奋而又紧张的心绪:

 

“田中耕一先生,你和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分别发明的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将持续产生重大贡献,我们诺贝尔组委会决定给你颁发诺贝尔化学奖。你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


不过,田中的英语是在太烂了,

无论打电话的那个人有多激动,

田中内心还是毫无波澜,

他只听懂了“Nobel”和“congratulation”两个词,

以为是诈骗电话,

便嗯啊应付几声,

说了声“谢谢”,就挂了。

继续忙手头上的工作。


 

媒体费了很大劲,

终于从一个外网查到了田中耕一的身份:

一家制造科学仪器的小公司的

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研究员。


这时,还想沉迷工作的田中,

被公司里的所有电话轰炸了,

都是在问

“听说贵司的职员田中耕一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时,田中虽然已经有点怀疑,

但还是认为:

该不会是大家合伙来整蛊我吧。。。



很快,田中所在的公司就被各大媒体包围了,

大家都想采访一下这位新晋诺奖得主,

“田中耕一先生是在这里吗?”

“能让田中耕一先生出来回应下记者吗?”

……


田中看到这等态势,终于意识到

自己十几年前发表的那篇论文,

好像真的得了什么不得了的奖。

 


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田中,

对着镜头紧张腼腆地笑着,

尽量耐心地回答着记者们的每一个问题。

 

其中,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田中耕一先生,您发明了一种激光方法来测定成团的生物大分子,请问您是如何攻破这次诺贝尔化学奖的技术难关的呢?


田中实诚地回答:

“这个好像也没什么难不难的,

当时我化学不好……

而做实验的时候,

又一时紧张加错了试剂……

 

 

这时,小天就要好好讲讲

田中获诺奖之前的故事了。


 

田中生性腼腆,不善言辞,

18岁时考上了日本东北大学,

而他学的是电气工程学,

跟化学、生化领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他的成绩也并不突出,

大二的时候还曾因必修的德语挂科了,

被留级一年重修

他导师还说过:

你是我教过最差的一个学生!

 

好不容易熬到毕业,

拿着电气工程学学士学位的他,

已经十分满足,

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并信心满满地去应聘高大上的索尼公司,

结果,第一轮就被淘汰了。。。



无奈之下,

他只好去了一间制造仪器的小公司,

成为了一名小小的研究员。

从此,田中便沉迷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对升职加薪这些都不感兴趣,

还好几次拒绝了升迁考试。


眼里只有工作的田中,

甚至为了不必浪费打理头发的时间,

把头发剃掉,

在公司是出了名的怪人。。。


 

就这样过了好几年,

在田中26岁的时候,

公司为了开发新仪器,

需要测定生物大分子的质量,

老板看着如此喜欢做实验的田中,

立马决定派田中去前线。


老板都发话了,

化学只有高中水平的田中,

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当时学术界有一个常识,

就是用激光法测量分子量,

最多只能测定分子量在1000左右的化合物。


而田中就是一门外汉,

完全不清楚这些就去做实验了,

依然用激光轰击着大分子。


这还没完,在试验的时候,

田中又太紧张了,

一不小心把丙三醇(俗称甘油)

当成了丙酮醇(一种微粉末的固形材料)

倒进了钴粉末里……

这时,田中想着这钴试剂挺贵的,

丢了就太可惜了,

便将就着拿它做了一次检测。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

竟然就这样用激光

分离出了分子量超过10000的化合物!

 

 

田中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了分析仪器,

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

相关产品已为公司创造了

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

公司也因此发现而奖励了田中1万1千日元。

(合人民币700元左右)

这一方法后来被称为“软激光脱着法”,

对生物化学领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在当时,

田中对于这次意外的发现,

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直到2年后的1987年,

他才在一次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

口头陈述了他的发现。


而又过了一年,

在一位教授的积极劝说下,

田中才将他的发现写成了一篇论文,

发表在欧洲一家自然科学杂志上。


之后,田中便恢复平静的生活,

继续在公司任劳任怨地做着小研究员,

拿着那点微薄工资,

跟妻子过着快乐的生活。


 

田中与妻子


直到2002年,

43岁的田中突然得知

他人生中发表的第一篇学术论文

使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这时,公司高层知道田中得诺奖之后,

突然有种深深的愧疚之感,

貌似之前有点亏待田中了,

便立马从出差地回到了公司,

颁发几百万奖金,

还宣布让他升任董事,

而田中仍然对这一飞跃式的提升加以拒绝

最终双方同意让田中享受部长待遇。

 

 

得奖后不到一个月,

田中一连获得好几个居民市民荣誉奖。

日本政府也在诺贝尔奖之后,

在即将颁发的日本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中,

急急忙忙补上他的名字

 

接着,母校日本东北大学也决定

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而田中站上讲台上,

一脸羞涩地发表了感言:

“当初之所以决定不考大学院,

是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

如今不考德语也能获得的博士学位,

我想,也只有在定飞机画位子时才拿出来用,

因为这个头衔能够使我免费提升坐商务舱。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