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界大满贯得主:一生都在做学问,敢于互怼的耿直man,被誉为“数学界的国王”

  • 日期:2017-07-22 08:20
  • 来源: 超级数学建模
  • 浏览:
  • 字体:[ ]

 

1949年4月4日,丘成桐出生于广东汕头,祖籍梅州,是个客家人。出生不久后,全家移居到香港。

 

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背景对丘成桐的成长影响很大。


父亲丘镇英曾在香港香让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的前身崇基学院任教。

母亲梁若琳出自书香门第,是梅城最后一位秀才梁伯聪的女儿。


父亲经常教丘成桐诗词古文,使得他从小就喜欢古典文学。父亲打算一辈子做学问,而丘成桐也从小立下这个志愿。

 

丘成桐与父亲

 

丘成桐有8个兄弟姐妹,虽然家境清贫,但一家人也乐得其中。

 

然而,在14岁那年,父亲意外离世,一家人顿时失去了经济支柱,突如其来的厄运给年幼的丘成桐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舅舅提出可以帮助他们家养鸭子谋生,但他还提了一个条件:所有的孩子必须放弃学业



养鸭子这么没追求?!母亲毅然拒绝了舅舅的建议。


尽管生活艰难,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和姐姐决定让家中年幼的孩子继续读书,这个决定悄然改变了丘成桐的一生。


 

看到母亲的坚强和忍耐,丘成桐在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必须在学业上出人头地,为自己和家人走出一条康庄大路。不成功的话,就没有前途了。


仅靠政府奖学金的资助无法解决生计,丘成桐在空闲时间还要靠辅导学童挣点外快补贴家用。

 

尽管丘成桐不得不一边学习一边打工,1966年,他仍然以优异成绩考入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


丘成桐早在父亲与学生交流时就了解到希腊的哲学受到数学很大的影响,从而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读高中的时候,丘成桐也有过从事研究中国历史的想法,但他的志向是在数学上创造历史,而不仅仅是记录或解释历史。加上由于当时的社会需要,数学家比历史学家更易谋生。

 

 

1969年,刻苦学习的丘成桐提前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还看了大量的课外书籍。


他的突出成绩和钻研精神受到美籍教授萨拉夫所赏识,萨拉夫推荐他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


之后丘成桐获得IBM奖学金,被在伯克利任教的陈省身教授破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20世纪70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几何的中心,云集了许多优秀的几何学家。


1969年香港没有一所研究型大学,而内地正是“文革”时期,相较之下,美国是更好的选择。


青年丘成桐


学问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艰涩难懂的理论常常让人半途而废。有些学生听着听着课就走人了,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老师一个学生,而这唯一的学生,就是丘成桐。(咦~不会打瞌睡吗


 

在导师陈省身的指导下,学习一年后丘成桐就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文中巧妙地解决了当时十分著名的“沃尔夫猜测”


1971年,22岁的丘成桐便获得博士学位。(22岁超模君才刚大学毕业…)


陈省身教授曾这样评价他:21岁(从伯克利)毕业时就注定要改变数学的面貌。”(您可真是预言家呀

 

陈省身与丘成桐

 

自从1954年意大利著名几何学家卡拉比(Kahlabi)提出了卡拉比猜想认为在封闭的空间存在没有物质分布的引力场之后的数十年里,没人能解开这一难题。


刚博士毕业的丘成桐对这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深感兴趣,开始了没日没夜的研究。走了不少弯路,可迟迟没有成果。


1976年,沉浸在新婚的甜蜜中的丘成桐突然灵感迸发,找到了解决卡拉比猜想的方法:他掌握了Kahlabi几何中的曲率的概念,通过求解这个难度极大的偏微分方程证明了卡拉比猜想。


虽然灵感迸发只是一瞬,但丘成桐前前后后一共研究了五年。对此,他表示“花了真功夫,走的冤枉路都不会冤枉。”


这标志着微分几何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学科随之诞生——几何分析


丘成桐与妻子郭有云(应用物理学家)


这一证明震惊了当时研究卡拉比猜想的数学家,整个数学界亦为之轰动,27岁的丘成桐一举成名。


 

丘成桐证明了卡拉比猜想,就像习武之人打通了任督二脉,之后他像开了挂一样,马不停蹄地解决了一连串世界级数学难题,成为数学武林的高手。


包括史密斯猜想爱因斯坦猜想实蒙日-安培方程狄利克雷问题闵可夫斯基问题镜猜想以及稳定性与特殊度量间的对应性


以他的研究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在数学与理论物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他应邀在芬兰举行的世界数学大会上做题为《微分几何中偏微分方程作用》的学术报告。这一报告代表了20世纪80年代前后微分几何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主流。


在这之后,他又解决了“正质量猜测”等一系列数学领域难题。

 

解决了这么多世界难题,当然少不了各大奖项的青睐,那几年丘成桐拿奖拿到手软:


1979年,美国加州年度杰出科学家


1981年,获得美国数学会的维布伦(Veblen)——世界微分几何界的最高奖项之一;


1982年,33岁的丘成桐获得菲尔兹奖,这是世界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1982年的丘成桐(右一)


当年唯一一个坚持在教室上课的人,后来成了最厉害的人。成名后,丘成桐继续进行着大量繁杂的研究工作,并不断取得成就。

 

丘成桐作为世界微分几何的新一代领导人,出席了1989年美国数学会在洛杉矶举行微分几何大会

 

1994年,他获得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弥补诺贝尔奖没设数学奖而专门设立的国际大奖"克莱福特奖",这是7年一次的世界级大奖,有人称"比诺贝尔奖还难拿"。


过了3年,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给他美国国家科学奖


有趣的是,丘成桐两个儿子私下聊天说:“爸爸平时可能不是在吹牛,他好像还不错,拿了总统奖”。


 


2010年,他获得沃尔夫数学奖(被称为“数学家终身成就奖”)表彰他在几何分析和物理等多个领域的贡献。


他是继自己的导师陈省身之后,第二位获得沃尔夫数学奖的华人。


丘成桐囊括菲尔兹奖、沃尔夫奖、克莱福特奖这三个世界顶级大奖,被誉为“数学界的国王”。(数学奖大满贯,人生赢家啊!)


历史上仅有两位数学家囊括这三大奖项,另一位是比利时数学家德利涅(Deligne)。

 

2010年丘成桐摘得沃尔夫奖


享誉世界的丘成桐这些年不仅持续做研究,也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数学事业。


改革开放后,丘成桐应数学家华罗庚邀请,1979年访问中国,随后他开始从中国招收博士生。


 

为了帮助发展中国数学教育,丘成桐像钻研数学问题一样,想尽了各种办法。


从1993年起,丘成桐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相继建立了一批数学研究所,到目前遍布全国多个高校。

 

为了增进华人数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丘成桐发起组织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


为了激发中学生对于数学研究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和发现年轻的数学天才,2004年,丘成桐首先在香港成立了面向香港中学生的两年一届的"恒隆数学奖"


2008年,丘成桐从两个儿子身上受到启发,效仿美国“西屋奖”,在国内设立了“丘成桐科学奖”鼓励研究性学习。


第八届“丘成桐科学奖”颁奖现场

 

 

丘成桐是个实诚又耿直的学者,对于看不过眼的做法会实力怼回去,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非议。

 

而他始终坚持说真话,不在乎外人的看法,追求实实在在的学问。

“数学界的道德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