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一条帖子引发转学:“问题”少年的求学路

  • 日期:2013-05-18 13:17
  • 来源: 中小学生
  • 浏览:
  • 字体:[ ]

一个“问题”少年的求学路


一张方桌,一盏台灯,一个笑脸娃娃,一张奖状大小的静思语录。2007年12月21日起,这些东西取代教室、老师和同学,占据着林晓(化名)大部分的时间。

因与同学、老师相处时表现出“敌对”情绪,这个本应读初三的16岁少年被多所学校拒之门外。多次转学但遭停课后,林晓回到家中。

1月4日晚,在昌平区政府的介入下,昌平区教委终于同意林晓转回其户口所在地的昌平五中,继续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一条帖子引发转学

1月2日,元旦假期一过,昌平区东关北里小区的少年都去上学了。林晓却只能待在家里的书桌前,因为没有伙伴,他独自叹息。

这个身高已超过1.7米的16岁少年,长着一张娃娃脸,和他书桌上的笑脸娃娃相映成趣。此前,他也有快乐的学生生涯。

2004年9月,根据北京市“划片入学”的原则,林晓顺利升入昌平五中就读。在学习上,他一直在班级保持中等水平。然而,两年后,网上的一条帖子改变了他的求学之路。

2006年暑假的一天,林晓突然接到同学的电话,说在百度贴吧五中校园吧里有一条帖子,大致内容是“我叫林晓,我要打×××,×××,×××……”虽然林晓声称没有发出这样的帖子,但帖子上的内容还是让他非常紧张。因为帖子上写的人,都是学校的“大扛(老大)”。林晓说,这些人打架很厉害,还和校外的学生有联系。林晓立刻给班主任打电话,班主任表示等开学再说。

开学领书时,林晓突然被校外的几个学生拦下,并被迅速围在中间。混乱中,对方踢了他两脚。幸好林晓的爷爷和校领导及时发现,赶紧将这些外来学生拉开。

第二天,林晓的母亲任女士被年级组长张老师叫到学校。张老师称,因为帖子的事,很多孩子要打林晓,劝任女士尽快让孩子转学。张老师推荐了两所学校:沙城一中(在河北)和昌平二中分校。

回家后,任女士问林晓怎么回事。林晓只说老师让他转学,说这对他有好处,并死活不肯再去五中上学了。任女士没了主意,只好为林晓办了转学手续,将其学籍转入昌平二中分校。

对此次转学,昌平五中政教处娄主任解释,当时,年级组长劝林晓转学确实是出于安全考虑。林晓被围住时,娄主任在现场并参与制止了打架。“在校内我们还好控制,一旦出了学校,我们就照顾不到了”,娄主任认为,昌平二中分校距离较远,校外的孩子也不会再去找麻烦。

“问题”学生

直到现在,林晓说也不知道那条帖子究竟是谁发的。对于坚持要转学,林晓说30%是因为怕挨打,另外就是老师警告“如果以后出问题,你也要受处分”。在他心里,还有对转学和新学校的好奇。

实际上,林晓在五中时就是一个“不安分分子”。林晓初一、初二的同学吴东(化名)说,在和同学闹着玩时,林晓常说“弄死你”、“玩儿命”之类的狠话,但就是吹牛,并没有找来什么人“玩儿命”,很多同学因此“看不起他”。就因为“嘴欠”,林晓有时惹来外班学生找麻烦,有时骂几句,有时也动手。但事情一过,林晓还是改不了“嘴欠”的毛病。

2006年9月1日,林晓转到位于昌平南郝庄的昌平二中分校。当时,这所私立学校还没有初三年级。不得已,林晓重新从初二读起,并开始住校。

开学不到一个星期,林晓就给家里打电话,哭着嚷着不想在昌平二中分校念书了。林晓说,“这里不是正规学校,很多转来的学生都是带着处分过来的”。

不久,任女士接到林晓所在班班主任的电话,说林晓自控能力差,不适合在这里读书。

3个月后,林晓转到前锋学校。在这所学校,他对新同学的敌对情绪越来越大。在他看来,很多同学都是故意找他别扭,越来越多的人和他过不去,因此他不能再忍让。

有一次,因为言语不和,林晓动手打了班里一名女同学。任女士被叫到学校,带着女孩去看病,并向家长道歉,才将此事平息。之后,即使在课堂上,林晓也会忍不住突然和同学吵起来,甚至不和老师打招呼就离开教室。

2007年5月,前锋学校认为林晓的表现“很不正常”,拒绝接收他在该校读书,并建议任女士带他去医院“查查”。

心理医生的诊断

此后的半个多月里,任女士带着林晓去了首都儿研所、同仁医院,甚至回龙观精神病医院检查。所有为他诊断的医生均表示,林晓只是青春期躁动,敌对情绪较强,有可能与转学有关,并建议回原学校就读。

任女士多次找到昌平区教委,请求让林晓回到五中,最终获得同意。但重新入学两周后,林晓就因上课迟到,被学校停课。为此,林晓的舅舅与校领导理论时发生冲突。

经过昌平区教委的再次协调,林晓于当年9月成为昌平四中初三(1)班的学生。一个月后,任女士接到林晓所在班班主任李老师的电话,反映林晓毛病多,自控能力差。为了让林晓继续在四中读书,任女士给班主任说好话,求老师不要放弃孩子。

2007年11月月考结束,李老师将任女士叫到学校。“在校门口碰上四中的许校长,指着我就喊,这个孩子烦,不要了,不许让他进班”,任女士说,第二天,林晓又被停课了。

当时,任女士已经绝望了,一狠心将不争气的孩子赶出了家门。林晓晚上住在奶奶家,白天去校长办公室门口坐着。求了一个星期后,校长又同意林晓回来上课。

12月21日,林晓班上的一名同学突然问他:“你不是说不想念了吗,为什么还不转学?”爱面子的林晓随口说:“管得着么,是李老师请我回来的。”随后,这名同学把这些话告诉班主任,林晓再次被停课,只好回到家中自学。

昌平区教委义务教育科保存着前锋学校、昌平五中递交的“关于林晓在校情况的汇报”。该科科长兰先生说,林晓在四中的情况正在整理中,很快就会交上来。

在前锋学校递交的材料中写到:林晓,学习中等。但心理问题严重,不能融入集体,和同学关系不融洽,格格不入,出言不逊,出手伤人……之后历数了他4次与同学的冲突,以及顶撞老师的情况。昌平五中的材料则写明,林晓“在违纪后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不从自身查找原因,改正错误,总是偏执地认为谁看不起他,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材料还记录了林晓家长与校领导、老师的那次冲突。校方认为,这些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因此中止对林晓的义务教育。

昌平区教委办公室主任王先生、义务教育科科长兰先生在向几所学校了解情况后,也一致认为“林晓心理有障碍”,并建议家长先带林晓去“看病”。

“妈妈,我没病,为什么总带我去医院?”1月3日,任女士又一次将林晓带到同仁医院心理科“看病”,因此前已多次到医院检查,林晓已经很不耐烦。但为了孩子能上学,任女士别无选择。

依据心理自评测试结果和谈话,医生表示,林晓只是在处理与同学的矛盾时常常感到困惑,敌对情绪稍强一点,但“未见明显情绪障碍”,并建议他多和老师、同学、家长沟通。

一个心结

“我觉得,林晓生活在他自己的一个梦里。”昌平四中副校长关先生说。作为学校主抓德育工作的负责人,关校长觉得他对林晓的了解更多一点。他举例说,有一次,林晓的裤子上沾上口香糖,林晓觉得是别人故意害他的,没去上课就找到关校长。此后,林晓的一支笔被折断了,林晓又来找关校长,“说他最喜欢这支笔,为什么别人要害他”。关校长说,林晓总觉得别人都串通起来害他,这就是他的思维。

其实,林晓心中一直有一个解不开的结。

第一次转学后,林晓的学籍就转到了昌平二中分校。此后,虽然多次转学,但其他公办学校认为二中分校的学生素质差,都拒绝接收他的学籍。林晓告诉记者,老师曾跟他说,他没有学籍,如果和别人打架了,别人没事,但他就得被开除。

记者向他就读的学校老师求证,但没有老师承认有这种说法。然而,林晓信奉这种说法,并进而认为,他在受到欺负时只能忍着;因为他老忍着,更多的同学又更加放肆地欺负他。在这样的想法支配下,他感觉很多同学都在跟他作对,而他也不能再忍让了。

对于林晓的心结,老师们并没有发现并关注,更没有给予适当的教育。

再回五中

“我就不明白,北京的孩子,九年义务教育内,为什么就进不了学校?”1月4日上午,任女士来到北京市教委,想问个明白。前一天下午,她带着医生的诊断书来到昌平区教委。昌平区教委办公室主任王先生留下诊断书,但仍未同意任女士提出的让林晓上学的要求。

在市教委信访办,任女士把儿子的情况从头到尾向工作人员介绍了一遍。说完后,这名工作人员表示,市教委并不是各区教委的上级单位,只在政策、方针等问题上对各区教委予以指导。这一问题还得由昌平区教委解决,或者向昌平区政府反映。

当天下午,任女士再次来到昌平区教委“软磨硬泡”。她知道,根据《义务教育法》,她的儿子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针对此事,北京市忆通律师事务所律师秦兵认为,如果学校或他人要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首先应举证,并上升到科学水平,不能单凭一些表现就认定孩子有病。即使孩子的一些行为可能危害其他人,也应由法院断定其影响程度,并做出判决。

当天晚上5点半,昌平区政府新闻科任先生在了解情况后给记者打来电话,表示教委已经同意安排林晓回昌平五中上学,并转回学籍。与此同时,在昌平区教委办公室等待了一个下午的任女士也得到教委的答复,让她周一(1月7日)回昌平五中,找娄主任谈林晓的入学事宜。

“现在不求别的,只希望林晓能顺利读完初三的最后一学期”,对林晓第三次回五中读书,任女士仍忧心忡忡。

获知喜讯后林晓只有高兴。他告诉记者,有了学籍,他就不会再被看不起。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