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一个高中转学生妈妈的烦恼

  • 日期:2012-04-26 14:02
  • 来源: 学友共享
  • 浏览:
  • 字体:[ ]
植竣妈妈:

您好!

现在我遇到了很大的困扰,真的很无助,我希望您能给帮帮我,我家是男孩子,正上高一,15岁了。最近我们娘儿两经常发生冲突,这个青春期的孩子我真不知如何跟他相处好。

我们初中之前是在XX省(竣妈注:某应试很牛的大省)上的,因为户口在北京,高一转到北京一所重点中学。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在XX学校抓得很紧,是那种灌输式的教育,孩子在学校有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学习比较自觉,而到了北京学习模式发生改变,属于学生要会自主学习,很少给学生布置作业,环境也变了,社会开放很多,什么谈恋爱的啦、用手机上网的啦,比XX地方普遍很多,当然也有很多爱学习的孩子。他想买个iphone,说班里同学都几乎有这个。我说我们刚从XX来,经济条件也不允许,再说手机不就是拿来通话的嘛,你原来那个三星的也挺好的,他就没说什么了。但是我知道他想要iphone无非就是想着可以上网,最近回家拿住宿生的手机回来说是帮人家充电,实际是想玩玩上面的游戏、上网。前2次拿回来说帮同学通电,拿回来就是边充电边玩游戏或上网,昨晚上他又说帮同学充电,刚开始拿着玩游戏,学习了一会,又开始玩手机里的游戏。这次我说了他,口气有些硬:“要是你自己有个iphone,你也是天天打游戏上网吗,快别打游戏了,这个游戏有啥意思”,他接着就不愿意了,把我胳膊往后一扭,说:“就你牛逼。”把我扭得很疼,没轻没重的,我很伤心。很晚了还在拿着人家的手机上网看小说,我说过他,太晚了,该睡觉了,他也不听。他还说他很生气,估计昨晚看小说看到凌晨2点,今天早上起来很困。

有很多次只要我说他,他都不太听,只要我口气硬一点,他就发脾气。我们最近经常发生冲突,孩子经常发脾气,扔东西,拿拳头砸桌子进行发泄,每次搞的两败俱伤,双方都很难受,感觉青春期的孩子怎么这么难跟他们交流,说话都不知怎么说了。

孩子现在感觉不到压力,学习浮躁。几次小考试,考得也不错,就更没压力了,还跟我说,同学们认为他学习时间少,学习还不错,是因为比较聪明,而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孩子以前在XX学习比较扎实,以前的底子比较好,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因为脑子好使,不用用功,所以我只要说到学习的事他就跟我对立。

植竣妈妈,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真的觉得好笨,下次他要是再拿同学手机回来我该怎么处理,怎么说话他会听呢,怎么让孩子主动学习,请您给我出出主意,多谢了。





这是一个高一妈妈发给我的邮件,她为转学到北京后孩子的叛逆感到很苦恼。

一面是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在北京做全职母亲的妈妈,一面是正值青春年少的儿子,因为彼此都没有读懂对方的心,缺乏有效的沟通,彼此都感到压抑和苦恼。

一个孩子从应试大省到北京重点中学,生活环境和学习氛围的改变,都带给孩子巨大的心理冲击。尤其是大城市的同学们多元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向潮水一样向孩子扑来,对比之前一心应试的单纯环境,无论他是否表达出来,一定是每一天内心都会波涛汹涌的。一个习惯了小城市清静恬淡生活的成年人,忽然住进大城市闹市区的酒店,出门就面对车水马龙和涌涌人流,也会非常不适应,何况一个敏感期的少年?

应该说,面对京城的同学们,他的心里还是很惶恐不安的,甚至可能还有一丝隐隐的来自地方的自卑感。因为只有内心自卑的人,才需要通过别人的肯定来肯定自己,他们没有自信进行自我肯定,所以会非常在意别人的外在评价。离开了熟悉的旧同学,面对生活得丰富多彩的新同学,他渴望更快融入新集体,他需要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尤其是男同学,这一种需求应该说更迫切。所以,当同学们大多都有iphone的时候,他也提出要一个。妈妈以经济负担和旧手机已经可以满足通话需求为由拒绝,两个人自然就咬不到一条弦上去。对儿子来说,他要的并不是手机,他要的是跟京城的同学们一样的气派和面子,要的是能看起来和身边的同学们没什么不同,他不希望被同学们认为是地方上来的土包子,他希望尽快缩短和大家的距离。归根到底,儿子通过一部iphone,要的是一份自信和尊严。妈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妈妈眼里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负担和压力。如果从来不曾为生活忙碌和奔波,不了解家里的财政状况,少不更事的孩子又哪里能体会妈妈的难处,他心里恐怕想的是,人家的父母也是父母,人家的父母就能这样满足孩子,为何你偏偏要和我做对难为我?

他拿同学的手机回家上网玩游戏,玩的其实也不是游戏,是和同学一样的生活模式,和同学一样潮,不落伍,这才是他真实的心理。

因此,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心里被压抑的情绪得不到宣泄和释放的时候,他就像一个被焗热了的火药罐,随时都可能爆发,和本来最亲的妈妈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孩子所有被定义为叛逆的情绪和行为,其实都是他们的意见和成人的意见达不成一致,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互谅所致。

所以,当孩子提出要一部iphone的时候,妈妈首先要敏感地意识到孩子所提要求背后的含义。先要理解孩子的心情,当看到大部分孩子都把这个新科技新生活的象征品玩得纯熟的时候,自己拿着一款旧手机怕被同学背后嘲笑,觉得有点拿不出手的尴尬。但是理解孩子的想法不代表必须支持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不代表都是必须满足的。孩子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念头,说到底还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孩子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尊严和自信没有清晰的概念,可能从来没有人在这方面和他谈过心,引导过他对此的思考。他的心,暂时地被新环境的种种现象困惑了,迷失了。

妈妈除了要对孩子的情绪表示理解,接着要做的就是疏通工作,拨开迷雾,帮助孩子认清自己,把自我找回来。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大人,和孩子一起谈心,聊天,讲别人的故事,讲自己的经历,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告诉孩子,一个人真正的自信和尊严是来自于什么。不是外在的那层皮,也不是吃穿用什么名牌,那些爹妈给的东西说到底都是浮云,人最可贵的尊严是有能安身立命让别人不得不佩服你的真本事!如果你足够优秀和强大,就算你象周星驰那样正装西装配破牛仔裤加波鞋,穿得不伦不类出席颁奖礼,也没有人敢小看你,反而来恭维你说你够另类。

家长不要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扛,家庭的真实情况最好如实告诉孩子。开支多少,存储多少,为什么需要存储,还有哪些未来的生活风险需要防范,这些都不妨和中学以上的大孩子充分交流。除了能更理解父母,未来他们终究要独立谋生养家糊口,会面对家庭理财,那时候他们会更从容。他们必须知道,父母也活得不是那么容易,妈妈也有很多愿望得不到满足,爸爸也有很多期望得不到实现。其实妈妈也想要有一件体面的皮草,爸爸也想舒舒服服不操心就有靓房豪车,你对得不到的东西能这样逼迫妈妈,那么父母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去逼谁?

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

不要让孩子觉得是你们在主宰他的人生,他的人生应该他负责。不要让孩子觉得他的未来跟自己没什么关系,是父母需要负责的未来,更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所作的若干牺牲都是理所当然。那个十六岁的博士张炘炀逼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可点击链接),以此作为他去考博的条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觉得他的人生需要父母负责任,父母一直逼他读书要求他留在北京立足,他就需要父母为他考博士付出代价。这个要求妈妈买iphone的孩子,也有类似的思想倾向:你把我搞到北京来,你就要对我的面子负责!

所以,妈妈必须要让孩子非常清楚,放弃原来的生活来北京的原因和目的到底是什么?家底到底是怎样的现状,钱该怎么规划和使用?妈妈已经努力尽到了母亲的责任和义务,接下来就是他对自己的人生尽义务负责任的时候了。他的自信和尊严不是来自父母的赐予,得靠他用自己的言行和成绩去书写属于他自己的篇章。

当他成绩上能得到一点优势的时候,他觉得挣回来了一些面子,并为此甚为自豪。妈妈这时候貌似理性的分析,对孩子来说就跟兴头上浇来一盆凉水似的,相当不爽。其实争论是底子好还是孩子聪明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目的是更好更有本事让更多人为他折服不是吗?知道最终的目的,那就承认他是聪明又何妨?拍拍他小马屁说你确实很聪明很有前途又何妨?顺水推舟说你其实还可以更好更棒让更多人对你刮目相看不是更好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妈妈和孩子的矛盾冲突只不过是一个最终的表现出来的结果,以前妈妈没有进行相关的铺垫教育和没有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不能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原因。这也是我把这篇邮件贴出来的原因,这对我们这些小朋友的家长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要等孩子已经抗议和反叛了才反思,而是提前就做好管道预设。

我们绝大部分的妈妈都有过体会:辛辛苦苦为了孩子做了很多事,最后孩子却不领情。所以包括我在内,常常也告诫自己,除了妈妈知道要做,还必须让孩子知道妈妈做得多辛苦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应该知道用什么态度来跟家长配合才不负自己不负亲恩,而不是理所当然地被动接受。他必须知道,过日子,谁都不容易,没有随随便便得到的安逸舒服。

希望这位焦虑的母亲能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谈谈,高一的孩子已经能明白很多事理了。作为家庭的一员,要认可他的平等地位,对他多一些肯定和信赖。互相坦诚地有效沟通,认可对方的情绪,然后互相帮助,重建一个让彼此都满意的互动模式,各尽其责,各自负责好各自的人生。

当他真正明白到他的人生他负责的时候,就是他主动学习不用你催的时候。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