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频道

家教新观点:学会做“听话”的父母

  • 日期:2015-01-30 12:34
  • 来源: 乐学
  • 浏览:
  • 字体:[ ]

给孩子留点玩的空间 学习会更多收益

  做父母的一般都希望孩子听话,成长为自己希望的人。实际情况却往往相反:面对“能说会道”的父母,孩子总喜欢把“懒得理你”、“罗嗦”挂在嘴上。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专家指出,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因为父母不会“听”孩子的话。

  “两个苹果”的故事

  心理专家说,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之间隔阂的产生,是因为父母不会“听”孩子的话。她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妈妈和孩子一起去旅游,随身带的饮料喝完了,水果也只剩下两个苹果。母子俩又渴又饿,妈妈拿出仅有的两个苹果,问孩子要哪一个。孩子说:我一个苹果咬一口。妈妈心里咯噔一下,刚想说些什么,话锋一转,问孩子为什么。孩子说:我尝尝哪个最甜,把最甜的那个让妈妈吃。听到孩子的回答,妈妈很是庆幸自己及时咽下了涌到嘴边的话,让孩子有了一个完整的表述,不致误认为孩子是自私的。

  “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对待别人”——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为我们提供的一条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这条法则不仅适用于对外的人际交往中,在家人和亲朋好友之间也同样适用。但在很多时候,家长运用更多的是“反黄金规则”,即“我对你怎样,你就必须对我怎样”,如“爸爸妈妈爱孩子,孩子就必须听话”;“爸爸妈妈爱你,你必须用好成绩回报爸爸妈妈”。在希望孩子“听话”的背后,其实父母要的是让孩子服从自己。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超越自己,独一无二,却没有意识到,“听话”不仅是服从,有时甚至是在复制父母的人生。既复制,又何来超越、独一无二呢?

  父母为何不“听话”

  专家认为,亲子沟通的梗塞根源多半由父母不“听话”所致。所谓父母不“听话”,是指父母不能够听取孩子的诉说。或许以前孩子是很渴望、喜欢与父母交流、聊天的。可是遭遇到的要么是因为父母的忙碌而被忽略,要么就是孩子刚开口,换来的就是否定、批评、指责甚至一顿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说了。

  现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忙”与“急”。爸爸忙,妈妈急,忙碌的爸爸成了家人的“提款机”。爸爸主动放弃了在家庭教育中所应担任的建立秩序、制度与力量传递的重要角色;妈妈也在事业与家庭的交织中,渐渐因力不从心而变得异常焦虑、着急,在孩子面前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催促孩子:赶快这样、赶快那样……

  这一急、一忙,哪有时间、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加之多数家长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当父母面对孩子时,更是滔滔不绝,要孩子做个“听话的孩子”。可是不听孩子说,不多和孩子聊,怎么会知道他在想什么?怎么管教他?因此,许多父母虽与孩子朝夕相处,却对孩子并不了解。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难有效引导孩子成长为自己希望的人。

  父母如何“听话”

  想要打开孩子的心门,探究他的内心世界,“忙碌”的爸爸和“能干”的妈妈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智慧”的父母。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个积极的回应、一句和缓的语言、一起嬉戏打闹……这些都是能开启良好亲子沟通大门的钥匙。

  那么,父母该如何学习“听话”呢?专家给出如下一些建议: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