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口才 > 演讲口才 > 正文

李开复演讲:给未来的你(2)

  • 日期:2011-11-11 10:10
  • 来源: 寻找学习
  • 浏览:
  • 字体:[ ]

此外,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

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也许有同学会说,在美国换专业、选课当然轻松,可在中国却有很多限制。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优秀的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这位工友名叫向若辉,毕业于一所非常普通,几乎没人听过的大学。当时,父母建议他学会计,因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但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对会计根本没兴趣,没法学好,甚至出现了挂科。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发现,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专业方向特别感兴趣。通过互联网,他自学了各种相关课程,交了很多设计师朋友,在论坛里与国内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交流。他不但有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在读书期间兼职打工,做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赚了四万元。他的设计作品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的专业课程越学越差,一个学期挂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商量。他的意见是,自己将全力学习专业课程,达到可毕业的标准,但毕业后不会去做会计,而是要追寻自己的兴趣。父母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他一边努力读书提高专业成绩,一边在新浪找到了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兼职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实习。一毕业,他就被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聘为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你发现自己所爱的时候,会像变魔术一样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