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

功夫在课前 成效在课中 愉悦在课后

  • 日期:2012-04-23 10:06
  • 来源: 网络转载
  • 浏览:
  • 字体:[ ]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同生产实际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而专业课程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素质,而且专业课的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操作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如何把握好专业课的课堂教学,让职校学生学好专业课,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每一个专业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专业课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什么叫学案导学教学法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怎么讲,而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开启学生智慧,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前者重在教,后者重在学;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强调“给予”,后者强调“拿来”;前者侧重“学会”,后者侧重“会学”;前者追求的境界是“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后者追求的目标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二者虽密切相连,最终目标一致,但在课堂角色、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职业学校专业课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依据

(一)、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1. 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职校学生是经过中考分流后进入职校的,他们的文化基础普遍不好。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初中的教学还末真正摆脱“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学习,缺乏良好的主动、自觉学习的习惯。学习上习惯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不善于独立思考,只能死记硬背,表现出学习能力较差,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专业课程。

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经过分流和淘汰后进入职校的学生,常常表现出学习情绪低落,学习目标不具体,学习缺乏信心和动力。同时学习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3.教材难度大、知识零散

专业课数量多而且之前从未接触过,往往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无从下手”窘境。在一门专业课程中,有多种学科的知识彼此交叉,互相混杂。以机械类某些课程为例,机械制图中有公差配合和互换性的内容,工程力学中又融入不少机械基础的知识,而且彼此缺乏有机的衔接和互补。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往往就顾此失彼,把握不清重点要点内容。

4. 教学方法落后

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还是以教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这些方法和手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表现出学生学起来吃力,教师教起也吃力,最后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作用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从以上职校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现状来看,很难能够实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所以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现,笔者认为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能较好地达到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

1.学案中确定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了学习重点、难点,能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有明确的目标;

2.学案梳理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明确地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的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

3.学案提供了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案中提供了预习检测、课堂检测的适当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及时的反馈和评价,使学生在尝试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学案导学教学的操作过程

1.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将精心设计好的学案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内容进行自主的学习,尝试完成学案中的预习检测内容。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的一个环节,它既是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学案导学教学的成败。

2.课堂探究阶段: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新的知识。对于一些学生容易掌握的基础知识,可以直接通过提高的方式。对重点的知识一般宜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讨论、尝试、探索等方式解决学案中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法,此时教师已担任“导演”、“教练”、“主持人”的角色。课堂上教师的“煽风点火”、设疑启发、组织讨论、精讲点拔,师生间的相互配合,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为保障了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课堂探究阶段是学案导学能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环节。

3.课堂检测阶段:学案中的课堂检测要求学生在课上独立完成,期间教师要巡视整班学生并做好个别辅导,及时释疑解答,一方面让学生知道自己课堂掌握的情况,获得一种探究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获得直接的信息反馈,为课后的教学辅导收集信息。课堂检测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的检测反馈阶段,也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阶段。

4.课堂小结阶段:在课堂结束时,通过教师的引导,由学生回顾总结课堂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脉络。课堂小结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升华阶段。

5.课后反馈阶段:教师布置一定量的课后跟踪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教师对上交的学案和课后跟踪练习进行细致的批改,对其中的个别问题采用个别辅导,对共性的问题采用集中讲解的方法。教师通过收集各种反馈的信息,来重新调整学案的设计,使学案更适合于课堂教学。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提高,真正起到教学相长。

四、学案导学教学中学案的编制原则

设计和编制符合要求的学案是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最重要环节,学案的编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学案的编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与学的关系原则。学案导学教学法是实现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学案中要体现给学生更多的自学、自问、自练的长期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原则。“教”是为了“不教”,学案中要突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体现启发性原则,真正使学案成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学科学习方法的载体;

3.层次性原则。学案的编写应该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认知水平的差异,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为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使学案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知识和不同课型的学案都应各有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在编制学案时应体现出各自的特点。

一份优秀的学案应起到如下作用:(1)激发动机,激发想象;(2)紧扣大纲,开阔眼界;(3)重视学法,培养能力;(4)面向全体,层次多样;(5)结构合理,操作容易。当然,检验学案好坏的最终标准是它的实践效果。

五、对学案导学教学法的思考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切忌讽刺、挖苦差生,为所有的学生创设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把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切忌顾此失彼,把整个课堂变成教师的一言堂,或教师放任自流变成“放羊式”教学。

3.学案的编制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任课教师较多的学科,学案的编制应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讨论下,通过集思广益,确定学案的编制思路,再将各部分分解到每个教师编写,任课教师根据各自班级的特点适当增加或删减学案中的内容。

4.教师编制学案时不能只顾教材,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编制符合学生需求的学案。另外教师还要准确把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来重新修改学案,使学案真正做到为班级学生“量身定做”。

5.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法,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而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是以“教案”为准,这样势必挫伤教师使用学案导学的积极性。因此,学校领导应转变教学观念,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采用学案导学教学的热情,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原则。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