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情绪和情感性抑制

  • 日期:2011-06-20 07:54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记忆的效果和遗忘的快慢不仅仅取决于主体在习得阶段和实现阶段所能动用的组织系统,而且也取决于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动机和情感性反应。1.动机和记忆——动机是行动的激励,是我们行为的起因,生物的社会属性越多,与动机的关系就越紧密。动机对学习活动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动机使人对材料或情景的某些特征发生敏感反应,动机是人对物体注意的原因;另一方面,动机参与激发记忆活动,并把记忆活动维持到任务的完成。这就是为什么动机不能与活动分开,动机表示活动的动力因素。记忆一种材料的动机有强有弱。一般来说,动机的强度增加,学习和记忆也将得到改善。有一项研究(Heyer et O’Kelley,1949)阐明了这种关系。两组大学生学习20个无意义音节组成的序列,共学习五次。通过指导语引入动机变量,对一组学生说: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材料的特点(弱动机),对另一组学生说:每个人的成绩将被看作是对心理学问题感兴趣的指标(强动机)。结果表明,后一组被试在学习时错误较少,在回忆时再现的音节量较多。同样,货币奖励也可以改善一周后的延时回忆,只要货币是在学习期间给予的;但如果货币在回忆时给予,则无作用(Heinrich,1968)。正如人们指出的那样,只有当奖励直接作用于习得活动时,动机的强度才能真正促进记忆。2.完成的动机:蔡加尼克(Zeigarnik)效应——完成任务的动机产生紧张,只有当任务完成时紧张才消失。紧张是负责材料记忆的组织系统所固有的,也是包括记忆组织系统在内的整个有机体系统所固有的。因此,勒温提出了一个假设:回忆未学完的材料要优于回忆已学完的材料,因为残留的紧张促进了保持。
     在蔡加尼克(1927)实验中,被试连续学习性质差别很大的18至22种系列材料(算术小问题,谜语,手工操作任务,折纸盒子,用粘土造型,等等)。在被试完成学习之前,随机选择其中的一半被试中断学习。然后在整个学习完成后,被试得到一个指导语:列举所有能回忆出的材料。实验结果证明了勒温的假设:中断学习后的回忆量平均是完成学习后的回忆量的两倍。持续的紧张可能主要与用于未完成学习的图式有关。紧张的出现尤其是因为中断活动的“自发性”恢复,也就是说取决于个体的主动性。研究者(Ovsiankina,1928)证明,当中断的原因是偶然的(有人来找实验者),所有的被试会继续学习材料。但如果中断后立即学习新材料,继续学习原材料的可能性则较小。特别是新材料与中断的材料很相似,继续学习原材料的可能性就更小(Lissner,1933)。这一事实对理解下列现象非常重要:当两种材料非常相似时,一个有同化功能的图式既可用于一种材料,也可用于另一种材料,图式在第二种材料中的运作可能消除第一种材料学习中断后残留的紧张。对于记忆依赖于组织系统特征的论点,蔡加尼克效应提供了补充论据。3.动机的心理生理因素:与学习和记忆的关系——从心理学方面看,动机概念包含了警觉(注意)水平的提高,从生理学方面看,动机概念包含了神经系统的激活。动机、注意和神经系统这三者与行为有着联系。业已证明,在材料学习过程中,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度(可根据心理电反应和肌肉紧张度确定)与动机强度相对应(Sten-nett,1957)。同样也证明,精神运动性任务(对镜子绘画)中断后残留的肌肉紧张度显著地高于任务完成后的肌肉紧张度(Smith,1953)。这些实验在生理学方面证实了勒温早些时候在心理学方面提出的假设。在这一观点中,应强调三类事实:(1)当警觉水平是低的,习得过程的运作水平也是低的。
     但睡眠是一个例外:大众舆论认为,在睡眠时记忆是不可能的,与此相反,精细的实验证据表明,睡眠中的记忆相当丰富。(2)要求高度警觉水平(持久的注意)的习得活动,包含了能够说明神经系统激活的心理生理证据。业已证明(Kahne-man et Beatty,1966;Elshtainet Schaeffer,1968),需记忆的信息越重要瞳孔就放得越大,在这一实验中,瞳孔的放大甚至是比回忆测验的错误量更好的材料难度指标。(3)神经系统的激活有一个最佳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习得过程的效率最高。在一项研究(Courts,1939)中,被试在八种条件下记忆无意义音节:正常条件或肌肉紧张条件,肌肉紧张由紧握肌力器把柄产生分别达到被试最高肌力强度的1/8,1/4,3/8,1/2或 3/4。使用预料法,肌肉紧张度大约在1/4时,回忆成绩最好,低于或超过这个水平,回忆成绩下降。肌内紧张度在中等时,记忆速度较快;肌肉紧张度不足和过度时,记忆速度较慢。这种关系与耶尔克斯——道德逊定律(1908)相符,当动机强度增加至某个水平时,习得过程的效率增加;但过了最佳点之后,效率就下降,因为太强的动机引起有机体激活水平的加剧,产生情绪紊乱,这一切都有损于认知活动。4.情绪体验的回忆——一项对成年的调查(Colgrove,1989)结果显示,愉快的体验比不愉快的体验记得更牢固。由此得出,常识在某种程度上符合研究资料中的结论。研究情绪回忆的一个方法是要求一组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最近生活中发生的事件,并要求说明每一件回忆起的事件是否伴随着愉快、不愉快或无所谓的感情。
     几天以后,再测验对这些事件的回忆。总的结论是:评定为愉快的事件比评定为不愉快的事情更多地被回忆起来,而不愉快事件的回忆要优于中性事件的回忆(Metsger,1930;O’Kelly et Steckle,1940)。但是,这个方法颇有争议:被试对回忆的性质评定不完全等于被试当时所体验到的情感反应。所以,实验者还必须重新验证上述实验的结论。他们使用普通的学习词表,预先对其中的单词规定情感色调。学习词表后,进行即时测验和延时测验。结果表明,在即时回忆情况下,愉快性单词的回忆和不愉快性单词的回忆之间没有差别(Silverman et Cason,1934),这可能是因为与情感色调相联系的选择效应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在延时回忆的情况下,大多数研究证明了愉快性单词的优越性(Barrett,1938)。5.情感性抑制:弗洛伊德的假设——弗洛伊德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在人格内部区分出三种愿望:本我,由天生的冲动和被压抑的欲望组成,它的目的是发泄,服从快乐原则;自我,由本我分化而来,根据现实原则进行知觉,控制行为,协调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以达到个体自我保存的目的;超我,由自我转化而来,它是与父母认同和社会伦理道德内化的产物。冲动性愿望与来自超我和社会环境的禁令互不相容,产生了以紧张和不愉快情绪为特征的冲突,威胁到自我的安全。自我运用各种防御机制作出反应,以抵制和消除威胁。
     如果一种回忆联系于给自我造成痛苦和伤害的情绪,就将受到压抑,进入无意识之中,直到以后自我放松了防御机制,记忆才能恢复。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记忆具有永久保持的特点,记忆的偶然变化,特别是遗忘,主要取决于整个人格系统中各种愿望间的关系。精神分析家获得的临床观察资料为弗洛伊德的遗忘解释提供了大量佐证。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实验心理学家也证明了情感性抑制的假设:上一节讲到的实验表明,对不愉快事件或刺激的回忆相对差一些。此外,每一个人的自我力量强度是不同的。弱小的自我容易感受到威胁,并设法运用反应性防御机制,而强大的自我能正面对抗逆境。研究指出,蔡加尼克效应(未学完材料的回忆效果最好)更可能发生在自我是强大的时候(Alper,1957)。在自我是弱小的情况下,蔡加尼克效应变成了一种负效应:未学完材料的回忆比学完材料的回忆更差,这仍然符合精神分析的预言。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