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童年的诺亚方舟谁来负责打造?

  • 日期:2011-12-27 09:41
  • 来源: 学拉拉
  • 浏览:
  • 字体:[ ]

  朱自强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曾经说,“给童年生态造成最为根本、最为巨大破坏的是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因此他痛切地说:“一个孩子,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应该是为了享受自由、快乐的生命,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的,但是,多少孩子的生命的蓝天,竟然完全被几本教科书给遮黑了。”

  朱自强有这样一个观点:物种的发展水平越低,其儿童期越短,相反,物种的发展水平越高,其儿童期则越长。人类的儿童期最长,这是人类不断而又迅速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获取的极大利益。漫长的儿童期成为人成长的根基和资源。而功利主义教育拼命缩略童年的做法,显然是在破坏人类在自然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生命生态。

  生态伦理学有一个观点:这一代人不能挥霍、破坏下一代人的自然资源。朱自强认为,成人社会也不能拿一个孩子的童年生命阶段去作他另一个生命阶段的牺牲。这样抽空童年阶段生命的幸福以换取成年阶段生命的幸福的人生设定是不合理的,也是虚幻的。因为人生的各个阶段不是孤立的简单叠加,而是有着内在的接续性。一个在童年阶段没能获得品味生命之树结出果子的滋味这一味觉能力的人,怎么能期待他到了成年一下子学会体悟人生况味呢?

  朱自强说:“如果我们要对童年负责的话,就要建立以童年为本位的童年生态学,倡导整体论的生态人生观。而这样的童年生态学必须包含人类个体相互之间的对于对方生命的敬畏,尤其要包含成人对儿童生命形态的敬畏,否则就不是真正以童年为本位的童年生态学。”

  成人为什么必须敬畏儿童的生命形态?

  朱自强认为,这是因为,在儿童的自然的人生感受里蕴含着绿色的生态性。他说,这种能够自然感受人生真义的儿童出现在许多作家的笔下。他举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塑造的小说人物哈克·贝恩的例子。哈克·贝恩这个不受时代制约,只听凭自然、健康的本能而行动的少年,正是人类真正道德的化身。美国作家塞林格在揭露现代文明的荒诞时,精心创造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一保护儿童不跌入悬崖的意象。

  朱自强认为,“童年”正是“成人”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他说,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曾经写下“儿童是成人之父”这一伟大的诗句。在朱自强看来,为了抗拒人类的成人在精神生命的退化,华兹华斯指出了一条精神上的永生之路,即重返童年,回到生命的原初状态。

  但是,朱自强又看到,那些奉行应试教育的成人不但没有从儿童生命那里继承巨大精神财富的愿望,反而压抑着儿童的生命力。朱自强记得,布莱克早在200年前就在《小学生》一诗中,为在枯燥、压抑的学校里的儿童的“颓丧”境况,写下了愤愤不平的诗句:“为了欢乐而出生的小鸟儿/怎能坐在笼中歌唱?”200年后,挪威诗人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再一次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的痛心情景——“许多孩子在他们童年的早期像小鸟一样可以快乐地在天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他们把自己想象成许多不同的角色,从满脸污垢的小捣蛋鬼,到展翅高飞的雄鹰。可是,几年学校生活之后,他们大多数再也不能像鹰一样自由飞翔了,他们已变成了缪斯天性意义上的残废人。”

  写作那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动人故事的安徒生,如果看到儿童这蓝天上飞翔的白天鹅又变成了鸭子,回到养鸭场里蹒跚,还会在自己的肖像画上写下“人生是所有故事中最美的一个故事”这样的话吗?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