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让孩子闯荡也是一种教育

  • 日期:2011-11-11 10:32
  • 来源: 寻找学习
  • 浏览:
  • 字体:[ ]

作者:(雷泓霈)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18日第3版

据报道,暑假里好好休息或上各种补习班,是大部分高中生的选择。不过,上高一的宋志宏却选择在暑假里替父亲蹬三轮车。19岁的宋志宏是江西省抚州市东乡县人,几天前他中蹬着三轮车行走在杭州丽水街头。他说要在暑假攒足下学期的1000多元学费。


  对此,笔者更愿用“闯荡”来赞美他。新城市、新环境,甚至连地名都不知道,这位懵懂少年还是闯进了火热的社会生活中。陌生环境会提升他的自我生活能力,与各色人打交道而不受骗会提升他的自我保护能力,从事拉车这种看似卑微的职业会提升他自信的心理、豁达的性情。至于酷暑炎炎,那就是他的“桑拿房”,一次又一次地享受“吃苦耐劳的沐浴”。他的举动展现了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闯荡、不怕失败、品味生活的青春冲浪者形象。闯荡意味着敢于承担,闯荡意味着敢于挑战,闯荡意味着无所畏惧。


  由此笔者想到了都市里的青少年,优越环境造就了他们的安逸,也造就了他们缺乏独立意识。宋志宏正在利用大自然这个熔炉历练自己,而很多城市孩子却是在父母的逼迫下,参加补习班、兴趣班,或在网吧冲浪,沉迷于游戏,或在空调房中看书睡觉。暑假安排就是一个“圈”,约束了孩子的野性,捆住了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青春冲动。他们只知道享受父母赐予的一切,而不会独当一面;他们甘愿成为笼中鸟,而不愿坚强地搏击长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现实中,我们常常抱怨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懦弱,温顺听话,形同绵羊;过分依赖,缺乏主见;个性太强,不会协调;过分自我,缺乏爱心。但是,我们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总是不愿放手。


  有资料显示,做家务赚取零花钱的中国高中生不到三成,有打工经历的中国高中生不足四成,均低于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的比例。此外,在美国,约28.2%的高中生定期打工,在日本也有约16.7%的高中生定期打工,而在中国这一比例仅为4.8%。西北工业大学原校长姜澄宇先生到美国考察时,曾询问那些为洋老板打工的中国留学生:“有没有想过自己创办公司,自己当老板,让老外为你们打工?”令他惊讶的是,大多数人都摇摇头。由于社会氛围的影响和思维定式,中国的年轻一代更习惯于按部就班,大多缺乏勇于闯荡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舍不得让孩子闯荡,是因为绝大多数家长还有“不闯荡也不错”的心理,他们更习惯用管教的方式捆住孩子的野性与天性。由于条件所迫,另一些孩子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生活挑战——“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笔者认为,作为一种青春属性,闯荡精神就应该和青少年自我发展结合在一起,正常发育的孩子就应该具有这种精神属性。如果我们的孩子宁愿呆在空调房里,也不愿闯荡、害怕闯荡,那才是真正的青春危机和精神危机。至少在心智发育和生活参与度方面,这些孩子已呈现出畸形或不健康倾向。这是应该引起警惕的。


  闯荡,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也是一种难得的教育。虽然艰苦,但价值却很高。抛却顾虑、打破陈规,为孩子提供一个闯荡和磨炼的机会,也许更利于他们尽快长大成人。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