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把儿童画还给儿童

  • 日期:2011-11-08 10:33
  • 来源: 会员投稿
  • 浏览:
  • 字体:[ ]
把儿童画还给儿童

  李文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从事了近20年儿童绘画心理和教育的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目前正在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部委系统重点课题《儿童自主性绘画心理与创新教育新途径》的研究工作。代表作:《幼儿美术教育》。她还参与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的编写工作。

把儿童画还给儿童

  每当站在幼儿图画作品展示板前,看到那些内容、构图和用色一致的图画,总容易联想起几十年前的“蓝色中国人”的形象,蓝色的中山装、蓝色的大衣、蓝色的裤子……这种具有时代烙印的共性早已离开了历史舞台,可儿童画却至今还披挂着沉重的传统的“长袍马褂”。

儿童画,跳跃的生命符号

  许多儿童画看似出自儿童的手,可仔细分析,内容、造型和表现方法颇为一致。在传统绘画教学的干预下,儿童画变成了表达成人所需要的技法、满足成人的审美需要的工具。不客气地说,使儿童画变成了表现共性的奴隶。

  传统的模仿画以亦步亦趋地跟学技法、临摹范画为主。它掩蔽了儿童画本来的画法规律和发展特点,遏制了儿童自我表现的愿望,抹杀了儿童绘画创新的精髓。这恰如“邯郸学步”:跟着学别人的走路姿势,结果非但学得不像,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都忘记了,无奈,只好在地上爬行。让儿童一味地模仿成人的绘画手法,结果常常落得个“邯郸学步”的境地,使儿童失却自我。

  儿童画是儿童的自我表现,其真谛在于儿童的自主表现。对于孩童来说,画画是自由自在的游戏,又是一种运用自己所创作的符号随意表达的自主性活动。透过绘画,他们发现自己对神奇的画面有控制和改变的能力,发现色彩与他的爱好倾向相通,发现他自己“造就”的图形与经验不谋而合,这令他极其兴奋;紧接着,他又发现自己能把头脑中的表象外化于画面上,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更令他心灵震撼;他的概念图式,他的天马行空的想像,都可以任他挥笔跃然纸上……

  儿童的伟大创造是通过儿童画的符号来表征的。儿童能够掌握和运用符号,更具有大胆创造符号的能力。他们在生活中的这一段娇嫩而珍贵的时光里,谱写着学习、掌握、运用和创造符号的史诗。他们通过图画表现出来的自我和自我发展的延续,是小小心灵的展示、自我价值的表白和精神的创造。他们所创造的符号,何止是简单的技能操作,它的生成、组织、发展和变化,正是鲜活生命的跳跃。

  我们可以说:儿童画是儿童的自我表现,是儿童的精神创造,是跳跃的生命符号。

“化青色为浓郁”

  我与儿童画有近20年的对话。它教会我如何认识它的美、体验它的深奥、感受其中的无穷乐趣。

  儿童画中洋溢着稚气的童心和童趣,也表露着儿童的爱、憎和痛,更浓缩着儿童智慧和儿童看世界的朴素哲理。面对如此美妙而脆弱的心灵写照,我们只能轻轻地走近,静静地倾听和悉心以对,以“恐惊作画人,哪敢高声语”的心态去体味其中深含着的智性底蕴和审美抒情。我以为这就是儿童画本身的“青色”。

  对儿童画的指导和引领,更是一个整体工程,是对儿童主体行为的帮助。家长和教师的地位应该是协助者,是配角。我以为其中有几个要点应该首先把握:

  丰富儿童画的智性底蕴。丰富知识,帮助儿童选择有意义的经验,以积累绘画创造的食粮。把所教转化为儿童之所得,在这里尤为重要。

  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主动发现能力。帮助他们学会发现外界的新奇,发现自己的异样变化,发现闪光点。

  运用启发性引导策略。遇到问题时不要直接提供答案,而要提供引导线索,诱导儿童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