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教有方 > 正文

家庭教育:教育从培养规矩开始

  • 日期:2011-09-07 08:52
  • 来源: 初中生
  • 浏览:
  • 字体:[ ]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端着饭碗追着已经半大的孩子喂饭,被追的孩子往往手里还拿着什么玩具,吃一口,玩几下,跑一圈,再吃一口,直到饭凉了,还有一大半没吃。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了我的女儿两岁左右发生的一件事。

  那时,我经常喂孩子吃饭,一般在调羹里先放半调羹饭,再放一点菜,然后喂给她吃。一开始,女儿总是张大嘴一口就吃下去了。过了几天,她一口只吃半调羹,吃了上面的菜,把饭留在调羹里。我知道,她看出了名堂,那是她在观察、在学习,也是在成长在进步。她变聪明了,我当然也要作出调整,先放菜,再放饭。女儿见菜在调羹的最下面,就张大嘴巴又是一大口吃了下去。又过了几天,早晨喂女儿吃饭时,她用手一甩把调羹甩到了地上,我捡起调羹再次喂她时,没想到她又把调羹甩掉了。这时,我生气了,说:“你不想吃是不是?那你今天不要吃了。”说完,走到门外把饭倒进了垃圾桶。然后就带着她上托儿所了。

  在路上,我本来想买点面包、酸奶之类的小零食让她带着好充充饥,可又一想,要是不吃饭可以吃零食,谁还会愿意吃饭?饿一顿又怎么样呢?哪怕饿一天也不至于饿出胃病吧?于是我走过小吃店时没有停留,直接把女儿送到了托儿所。在托儿所,我和带她的阿姨再三关照:今天她不肯吃早饭,作为对她的惩罚不能给她吃任何零食。就这样,一直坚持到吃晚饭时,我问她,肚子饿不饿?想不想吃?并且很严肃地告诉她,要是不想吃,可以,明天的饭也免了。她看我脸色很难看,知道不可能讨价还价,也就乖乖地吃饭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家庭教育首先要教给孩子一定的规矩,即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然而,现在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由缺乏规矩引起的。许多家长也知道孩子应该有规矩,但真正地教起规矩来,又觉得不忍心,就这么一个孩子,他若懂事最好,他若不懂事也没办法,等他长大些再说。孩子的吃饭问题虽小,却也能以小见大,反映出家庭教育的“规矩”。那些端着饭碗追着孩子喂饭的家长,那些一觉醒来还有一口饭含在嘴里的孩子,那些围在校门口小吃摊前的学生,至少他们的家庭教育在规矩方面是缺失的、是有待改进的。在我看来,餐桌上的规矩是一切规矩的起步。如,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有规律;不用零食代替主食;不把喜欢吃的菜搬到自己面前独自享受;吃饭时让爸爸妈妈先吃;尽量不把米粒掉到地上,还要注意别让菜汁弄脏衣服;饭前要洗手,饭后要擦嘴;要帮着父母收拾碗筷。如果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就会促类旁通,做好其他的规矩。

  其次,在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适当的惩罚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然而,由于如今独生子女家庭较为普遍,往往四个甚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惩罚性的措施很难施行,甚至连批评也很少出现,溺爱成了家庭教育的通病。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想怎样就怎样,只要孩子高兴,再无理取闹也尽量满足,任性成了很多独生子女的第一性格特征。近年来,媒体所报道的那些因受到批评而跳楼自杀、因失恋而行凶、因工作受挫而辞职回家等等案例就是缺乏惩罚、一味溺爱的产物。要知道,惩罚和批评、表扬、激励、赞赏、宽容一样是一种教育手段,它可以让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合理要求,什么是无理取闹;也可以让孩子具有责任意识,知道做错了事要承担责任,接受惩罚,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当年,惩罚才两岁的孩子不吃饭不吃零食,其实我心里也很难受,假如当时有长辈在场责备我一下,说不定我也妥协了,但后来还是咬咬牙坚持了。现在,我庆幸当时的坚持,因为它是有效的,它让我的女儿从小就意识到有些问题不能讨价还价,做错了事情就要承担责任,接受惩罚。当然,对于具体的惩罚措施,可以因人而异:对于贪吃的孩子,可以用不提供零食或控制主食的方式进行惩罚;对于贪玩的孩子,可以通过减少看电视和外出玩耍的时间进行惩罚;对于那些沉迷于游戏的孩子,可以通过锁住家用电脑、控制零花钱的方式进行惩罚……要注意的是,在惩罚前、惩罚后应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让孩子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心服口服地接受惩罚。惩罚的内容和方式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挑选,惩罚的次数不宜太多,惩罚的过程中还应允许将功补过。每一次惩罚都应确保印象深刻,讲究实效。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