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长 > 家长学堂 > 正文

孩子有偷窃行为怎么办?

  • 日期:2010-03-13 19:51
  • 来源: 教育网
  • 浏览:
  • 字体:[ ]
  “不问自取为之偷”。偷窃就是在未征得别人的同意之下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的一种不道德基础犯罪的行为。在孩子中。这种情况也非少见。偷盗行为有时候可能只是造成别人少量钱财的损失,但有时候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永远不可挽回。所以对于孩子的偷盗行为,父母一定要严加管教和防范,使这种行为杜绝于荫芽中。 >


  孩子小时根本就不知道“偷”为何物。孩子只知道“我想耍’、“我喜欢”,所以就拿走据为己有为快。孩子把东西随便拿走只是因为孩子年幼无知不憧享,如果父母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教导孩子,告诉孩子什么是“偷”,孩子就不知道“偷”是不对的,将来就会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家。 >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把别人的小东西拿回家来,不是对其指正、和批评,而是置之不理,甚至大加赞赏,说孩子能干。那么孩子为了获得父母的奖励和表扬,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干起这种勾当,等到父母知道问题严重时,已经形成了习惯,难以改变了。这种孩子,往往是发生在比较贫穷或者教养不好的里。 >


  偷窃行为是于任何社会都不许可的。所以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孩子什么是偷窃行为,不要让孩子自小就养成不间自取的习惯。预防是最重要的。 >


  如果孩子现在还未受到过这方面的足够,不论孩子有没有这种行为,父母都应该尽快找机会与孩子正式地讨论这个问题,一定要让孩子认识到这种偷窃行为的严重性及其后果。告诉孩子,想要的东西和暂时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好好,将来好好工作,通过正确的途径来获得,才是正确的。 >


  对于孩子无意中拿了别人的东西,父母要耐心教导,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回家。以后不能干这样的事情。如果自己喜欢,那就一定要征得别人同意之后,才可以拿走。而且要对别人表示感谢。如果未征得别人的同意已经将东西拿回家来了,就应该尽快还给人家,而且要向别人道歉,说声对不起,并解释自己是无意的,承认自己的错误。 >


  对于孩子有目的的偷窃行为,即使孩子只是初犯,父母也一定要严厉批评,决不姑息。要让孩子立即把东西退还给失主,或者想办法找回失主,并向别人道歉,表示悔改之意。对于大孩子的偷盗行为,父母一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从重处理,严厉管教或者严重处罚。 >


  如果孩子年龄稍大,比较明白事理,但却不听父母劝告,自己明知偷东西不对,还知错不改,继续再犯,或者积习难改,屡教不听时,父母就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了。


  首先要看孩子是不是有别的原因,例如别人强迫孩子这么干。如果是别人强迫或者诱使孩子去偷东西的,那么父母要追根寻源,把幕后的指挥者寻找出来,如果是成人教唆,就应该举报有关部门。如果是另一班孩子,就要告诉他们的,一起采取行动。 >


  还有一种方法,通过使孩子体会别人损失东西以后的感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具体方法是,当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被父母发现后,父母就事先警告孩子不要这么做,这样会使失主非常的难受。父母可以语重心长地这样对孩子说:“如果你心爱的东西被人偷走了,从此没有了,你会有什么感觉?难道不会感到难受和心痛吗?如果你会觉得难受,别人就不会难受吗?你要为别人设身处地想一想,以后千万不要再干这种坏事了。你如果坚持不改,以后你也有机会体验这种痛苦的,我现在先警告你。”如果下次孩子再犯,又偷了别人的东西,父母就要遵守诺言,惩罚孩子。例如可以把孩子喜爱的东西找一件出来,当着孩子的面,把这东西抛到垃圾堆里,并告诉孩子: “我上一次已经警告过你的。今天起,这个东西就不再属于你的了,、我把它丢掉,就像你把别人的东西偷走一样,永远没有了。你自己感受一下吧,希望你通过这次惩罚,以后不要再犯。”抛到垃圾里的物品,父母不要拣口来,也不要重新购买,而是真正的把它丢掉,让孩子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心爱东西丧失时所带来的痛苦。惩罚了孩子以后,对孩子偷来的东西还要继续进行处理,设法归还别人。通过实际行动,让孩子知道父母决不姑息纵容的态度,从而戒除这种恶习。《给小学生的100条建议》摘录>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