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化学 > 化学百科 > 正文

“复式”化学革命模式

  • 日期:2009-09-24 08:07
  • 来源: 互联网
  • 浏览:
  • 字体:[ ]
二、“复式”化学革命模式结合库恩科学革命的模式并结合化学革命历史的实际,这里提出化学学的化学革命模式。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给出了历史主义学派的科学发展模式,同时描述了科学革命的模式。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的科学革命模式受到最大的批评就是在解决危机的过程中范式的转变是不可比的。此外,库恩对危机的产生的观点也比较含混和复杂。总的来说,库恩科学革命模式基本上是适合科学发展的实际。但有待于进一步补充,特别是去掉一些非理性主义的因素。事实上,相对于库恩的前科学时期,化学史上应该有一个化学潜科学时期,也可以说是属于化学史前阶段;化学潜科学时期与前主导理论占统治时期之间,是化学科学确立阶段。从多种理论共存的时期到新主导理论确立统治地位以前,是潜化学革命时期。化学主导理论的转折性建构是化学革命时期。在整个化学发展史上,化学革命是罕见的、短暂的时期,而非化学革命则是常见的、长期的过程。但是化学革命却是意义重大、能够改变化学发展面貌的事件。这一动态过程可以从化学发展和化学革命模式框图(图13—1)中看出。可以看出,同库恩模式相比,这一模式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革命起因方面提出了化学实践和化学思维两个要素;二是依照这两个要素进一步把库恩模式的危机时期划分为两个阶段。这样就能够较为深入地揭示出化学革命的动因和本质。因此,这一模式,可以称为“化学革命的复式模式”。
根据这一模式可以具体认识到,化学革命的起因或库恩模式中的反常是产生于两种矛盾:一是化学实践与化学理论不符,例如在拉瓦锡时期由于人们对物质燃烧和煅烧进行了大量实验,而表明了燃素说和化学实验结果不符,从而使人们对燃素理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并最终成为化学革命的契机;二是化学思维的批判性反思与化学理论的矛盾,例如从燃素说一产生就在化学界产生了维护燃素说和各种批判性反思的两种化学思维,并以化学理论为中介进行了激烈的批驳和反批驳。当时出现了三种观点:(1)容克尔(Jancker,1683—1759)和芬涅尔(G·Venel,1723~1775)等人认为燃素理论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人们忽视了对燃素性质的认识。因此他们提出了燃素具有“负重量”的理论;(2)拉瓦锡等人怀疑实验本身的过程,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实验中,并通过一年多的定量实验终于发现在密封容器中煅烧金属并没有增重的事实;(3)化学家们认为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应该具有统一性的看法。这种化学思维与化学理论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化学革命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对于化学革命的动因和本质能够做出较为深刻的概括,可以更为有效地理解和把握化学革命。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