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化学知识倒背如流,分数就是提不上去!高考化学最全指南在此

  • 日期:2017-10-15 09:52
  • 来源: 高考化学
  • 浏览:
  • 字体:[ ]

 

 

元素化学
画框图 搭框架 善总结

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集中在第一本书(必修1)后半部分的无机化学内容。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元素化学的考察和学习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考察元素化学知识的考题从来不会只考察单一元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联系前后所学的知识点。然而不同知识点学习的前后时间跨度较大,使得学生如果不主动进行总结归纳,很容易在面对题目时无从下手。

 

因此,归纳总结是元素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同时不可忽略细节的知识点。

 

各版教材里面,都是按照元素种类进行分别的讲解,换言之,就是把每一种元素分别有什么反应、有什么性质都一一讲解,学生去理解和记忆。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  绘制物质转化框图

画框图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例如当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钠单质、氢氧化钠、氯化钠等等我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

 

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我的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即便你掌握了90%的内容,但如果没有自己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  上课记录常考点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所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很多同学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种侥幸心理的长期存在会导致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

 

所以,我的建议是:除非你有惊人的记忆能力,不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尤其是老师强调过的内容,你不认真做点笔记而放之任之,于心何忍?

 

◆  做题不总结等于没做

很多学弟学妹问过我的一个问题是: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

 

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有的学生题目做的很多,但是有些类型的题目仍旧是每次做每次错,那你做那么多题目的意义在哪里呢?

 

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厘清问题所在处,然后再自己总结归纳,才是把一道题目的价值发挥到了最大化,比盲目做10道题有用的多。

 

元素化学这一块,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所以建议同学们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

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
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举个例子,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需要我区分液氯与氯水的题目,几天后又做到一道类似的,那么就应该提醒自己:这算是一类高频考点,可以在笔记本上专门记录下来。

 

又比如,我今天做到了一道关于Al元素的图像题但是做错了,那么首先要想错误原因究竟是计算问题、审题问题还是知识本身没掌握好?

 

如果是审题问题,是不是以后可以读题时圈圈点点?如果是计算问题,是不是可以再细心一点?如果是知识点问题,有没有必要在笔记本上记下来以后提醒自己?

 

反应原理
重概念 理思路 做归纳

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中最偏于“理科”的一部分,它需要高要求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导能力。

 

从本质上说,元素化学、有机化学都是在教学生“反应产物是什么”,而“反应原理”在教学生“为什么会这样反应”。所以,认识清楚这一部分它在化学中的作用,我们就容易对症下药地给出一些指导方法。

 

◆  理解概念善辨析

在这反应原理一部分的学习中,往往被同学们忽视的“定义”、“概念”反而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很多同学认为反应原理就是“计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反应原理这一部分的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应该是打好基础,这里的基础指的就是要把常考的概念理解透彻。

 

举个例子,给出一道题目让你计算某种酸的电离度,可是你连电离度的定义都不清楚,或者明明要求算电离度你却算了一个电离平衡常数,像这类问题就是属于没有掌握好最基本的概念。

 

所以,在反应原理部分的学习中,“定义”、“概念”反而是很重要的基础知识。

 

学习中建议同学们认真地先把这类基本概念都记牢,并且自己在做题、考试前就区分开诸如“平衡常数与电离度”这类易混淆的概念。只有先知道了对象是什么,才有资格去讨论怎么计算的问题。

 

◆  新旧知识巧联系

反应原理本身就是一个很强调逻辑推演的部分,而且事实上,这一块内容前后有很大的关联程度。例如从热力学综述开始,先后引入了速率、平衡、水解、沉淀等等子章节,每一个子章节之间都是可以互相帮助解释、帮助记忆的。

 

在平时的上课、做题当中,养成一个不断思考的习惯,把各个原理之间的思路理清晰,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在反应原理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举个例子,比如上课讲到一个关于化学平衡状态下的平衡移动问题,其中就用到了热力学当中反应速率的知识点,最后得出“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变大进一步导致平衡移动”这样的结论,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平衡”与“反应速率”就这样联系起来了。

 

类似的,这样的情况可以体现在任何时候,比如自己做题、自己复习的时候,但是关键的一点就在于:自己要养成思考和梳理的习惯。

 

我们常说要多思考,那么在反应原理这一部分,多考虑一下各个子章节之间的联系,如果能够在整体上有一个把握,自然对一些综合性的大题不会感到素手无策。

 

 

◆  知识体系做归纳

反应原理其中一个重要的考点就是考察条件变化时相应的物理量会怎么变化,对于这类问题许多同学肯定不陌生,往往会面对题目却记不清楚。所以我要说的是:功夫在于平时,精华在于总结。

 

比如平衡移动问题中,改变一个条件时别的物理量怎么变化,平衡怎么移动,这样的问题很多教辅资料上有详细归纳,老师也会做整理总结,但是关键在于,和之前说的一样:光看不做假把式。

 

所有的总结,如果你只是听过一遍看过一遍,自己不花点时间想一想、动手写一写,那么很可能下次做题你还是要再去看一遍。

 

归纳总结的工作,自己做一遍,胜过听十遍。

 

◆  计算方法须归纳

在高考中,至少有一道大题专门考察反应原理部分的理解与计算,所以这部分一定是一个重头戏,往往一个答案就是好几分。计算问题有的简单有的复杂,但是有一些共通的注意点:

 

① 简便方法快速计算

上课时老师会讲一些快速计算的方法,比如“等效平衡法”、“中间容器法”等等,很多同学会感慨这样的方法计算起来可以节省时间。

 

但是关键问题在于,很多方法的运用是有它的固有前提的,比如“等效平衡法”的应用就要求必须是投料成比例的情况。所以,如果不关注方法适用的条件,用快速计算、简便计算还有什么意义呢?

 

② 复杂问题常用方法

有的问题看起来很棘手,这个时候就把自己所能写出来的东西先全部写下来,在已有东西的基础上去思考一般用什么方法去做。

 

这里不便于举例,只是希望同学们记住一条:考试时再紧张,也稍微花点时间思考:在你已有条件的基础上,你解决此类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硬算法?转化法?……然后从中找出你认为合适的去尝试。

 

③ 化学计算务必细心

很多同学常说:不就是算错了嘛,小问题。事实上,如果你经常算错,这肯定不是小问题。计算出错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打草稿太潦草、计算时常弄错正负号等等。

 

所以我的一个提醒是:务必把为什么会算错得问题从根本上揪出来,仅仅归结于算错却不知道原因到底是什么,很可能就成为了高中学习中的一个顽疾,影响的不仅仅是化学这一门学科。

 

 

化学实验
实验目的 操作细节 联系理论

实验是高考中必考的内容,与理论相辅相成。有的同学对于实验这一部分感到头痛的表面原因在于操作细节多、步骤复杂等等。

 

但是深层次原因是对实验目的以及每一步到底是在做什么根本不清楚。在这一背景下,给出一些实际的建议。

 

◆  明确实验目的

不管是课内实验还是课外实验,做题也好,复习也好,不要急着去看实验怎么做,第一步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合成某种物质?还是为了除去杂质?还是为了检验物质的某个性质?只有知道实验到底要做什么之后,再去看每一步的操作才会显得有理有据,自己就会明白每一步的目的是在干什么。

 

◆  牢记操作细节

这一建议是针对课内一些常考实验的。许多实验考题反复考察的就是那么几个细节操作,而不是要你复述整个实验是怎么做的。

 

所以,比如焰色反应中用铁丝不用玻璃棒、提纯实验中的加料顺序等,这些常考的操作细节在平时题目、老师上课时肯定都会多次出现,那么你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

① 记住正确的答案是什么;
② 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才正确。


◆  实验联系理论

所有实验操作,都可以用理论知识去解释。比如为什么硫酸将醇脱水的反应温度不能过低不能过高?

 

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联系到这个反应本身需要的条件以及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这样子我们就可以根据理论知识去解释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反推理论上它有的性质。

 

所以,希望同学们千万不要把实验与理论割裂开,这两部分在化学中一定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