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从流行词语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

  • 日期:2012-05-29 10:58
  • 来源: 学网收集
  • 浏览:
  • 字体:[ ]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一句句流行词语,我们感受着30年的变迁和进程。
  第一阶段: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体现了一个“破”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是针对“两个凡是”提出来的。随着这一观念的确立,中国人民得到两种最为宝贵的财富:一是务实作风,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二是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各种不利于改革的禁锢。
  [平反]命运被扭曲的人们终于得到一个说法,国家、民族遭受的苦难终于被遏止。平反,这个沉甸甸的令人悲喜交集的词,拉开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大幕。
  [包产到户]18双长满老茧的大手举起了挑战人民公社僵化体制的大旗,黎明的曙光让八亿农民看到了希望。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又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万元户]是指在“先富起来”的政策下最先受益的一部分人。尽管时下万元户已不复荣耀,但在人们记忆中,其含金量仍不可小视——在谨慎的年代,它使我们第一次启动了致富的理念。
  [一包就灵]打破了僵化的国有企业体制,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体现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变化。“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成为激发企业活力的动力。
  [端掉“铁饭碗”,打破“大锅饭”]企业内部改革的核心,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干多拿、少干少拿、不干不拿的差别观念和公正观念在人们思想中开始形成。
  [中国特色]党的十二大为我们调制出的一种混合色。任尔赤橙黄绿青蓝紫,咬定“中国”不放松。从此这一特色备受青睐,被广泛应用在多种新生事物上。
  第二阶段:第二次思想解放,体现了一个“闯”字
  [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不争论”,重实践的最通俗解读。这句话让老百姓失去了“条条框框”,但过河的信心却树立起来。
  [敢闯]改革的代名词。学习外地改革开放经验的第一要素。发展滞后地区的最大遗憾是不敢闯。
  [下海]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当今天的人们都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海洋中,“海”与“岸”难以区别,又有什么区别的必要呢?
  [一国两制]总设计师的大笔一挥,便在辉煌的共和国大厦旁建起了一座西式小楼。“小家”也学会了“大家”的治国之道:一人在机关图个稳定,一人下海大赚钞票。多样化已不再是国家和家庭构成的禁锢。
  [商品经济]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登台作了平稳铺垫。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看得见的“商品”确实比摸不着的“市场”更易接受,但市场的作用已悄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为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盖棺定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老百姓忽然眼前一亮:原来如此。
  [“三个有利于”]观察事物要有标准,有了标准就能识别对错。“三个有利于”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金石,使人们的方向感大大增强。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