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课堂中的“教育事件”该如何应对?

  • 日期:2012-05-07 09:48
  • 来源: 辅导课堂
  • 浏览:
  • 字体:[ ]

  面对“热”冲突,选择“冷”办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称为“教育事件”。每一个教育事件的发生都由各种复杂的因素导致,如果能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对这些因素进行认真的、理性的分析,对当事者(教师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都会有所帮助。

  如何对教育事件进行分析,是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 。首先,要了解事件的完整过程,了解教师和学生双方在事件中所发生的行为。同时,还要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要从事件的背景中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根据双方的行为、事件的背景、背景所提供的信息,了解到事件过程中双方的心理状态,就比较容易分析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双方在事件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最后,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法。这种分析是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因此必然会对以后的教育活动有指导的意义。现在,我们就以一个教育事件为例进行分析。

  案例:身后飞来的纸片

  这是一个发生在某中学物理课上的教育事件。事件主体是一位40多岁的女教师,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一次上课时,教师回头板书,突然从学生群体中飞来一张纸片,击中了教师的头部。教师反应十分激烈,她转过头来大喊一声:“打死我,我都不离开讲台!”这时,课堂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安静,课继续进行下去。但此后,师生之间出现了对立。这种对立不仅表现为学生与这位上课教师的对立,而且表现为学生与其他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之间的对立,表现为当班主任和学校共同调查这个事件时,时隔一年都没有一个学生向调查者讲出飞纸片的同学到底是谁。

  首先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事件发生时,学校正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试点工作,即按学生的成绩分班,该事件涉及班级的学生就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而被分在了B班。

  虽然那位女教师平常工作认真负责,但她给学习能力差别较大的学生制订了统一的评价标准,凡是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学生,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包括变相体罚。因此,该教师与学生长期处在情绪对立中。

  这个事件的背景告诉我们:

    第一,由于是按成绩分班,而且学生都分到了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因此,在这个班级群体(从这个班级各方面分析看,这个班级还只是停留在群体水平,还没有达到“集体”的标准)中无论是否还有小群体,他们在不与学校合作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全班同学的矛头对准了学校,以发泄不满,教师成了心理学上所指的“替罪羊”。第二,教师工作“认真负责”,而这种所谓的“认真负责”给教育工作更多地带来了负面影响。因为教师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却制订出统一标准,这样做给学生造成了困难,实质上是在给学生增大压力,是在人为地制造冲突,是心理学上所指的“麻烦的制造者”。因此,“工作认认真真,但给学生增加压力的教师不受欢迎”,在这里得到了验证。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困难,是在与其他学生比较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最好方法。第三,这种冲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已经表现出来了,尤其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过变相体罚。这表明师生双方的冲突比较严重,双方也很难用言语沟通。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教师的行为,并已发展到以激怒教师为乐的局面。教师每与学生冲突一次,学生的这种行为就受到一次强化,为引起以后更过激的行为埋下了隐患。

  再认真地了解一下课堂过程

  学生的行为。在课堂中,学生弹纸片这种行为的发生,按常理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针对课堂上教师的某一句话或某一具体行为而发生;第二,是学生寻求注意的需要;第三,是对师生以往冲突的发泄。根据事件的背景分析,第三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大,或者把教师当作了与学校矛盾的“替罪羊”。

  教师的反应。教师对学生飞出的纸片竟然喊出了“打死我,我都不离开讲台”这种让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的话语。这属于过激反应,体现了这位教师缺乏幽默,缺乏教学机智,使得师生冲突被激化。一张纸片与“打死”之间其实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作这种联系唯一的解释可能就是,教师是在对日常师生之间形成的矛盾作毫无理由的宣泄。这样做,只会进一步激化师生矛盾。

  学生的反应。教师的过激反应之后,课堂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安静,课继续进行了下去。这一方面是由于教师发生了过激反应,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也由于教师过激反应的程度超出了学生想象的范围,暂时抑制的因素起了作用。可由于只是暂时抑制,因而抑制一旦解除,双方的矛盾会更为激烈。除此以外,因为过激行为由教师发出,教师权威也在其中起作用,但这与教师的个人魅力无关。

  课后学校调查情况。课后学校的调查结果是无一人承认自己是行为的发生者(飞出纸片),也无一人举证行为发生者。这实质是学生与教师、学校平常积累的矛盾的一次展示。班级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背离了学校的要求,这也更进一步证明,教师除了是冲突的主体,还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