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阅读理解学习策略(2)

  • 日期:2011-09-20 08:47
  • 来源: 青校园
  • 浏览:
  • 字体:[ ]


二、阅读的方式


阅读方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大多数学习者特别是中小学学生来说,并不一定掌握了适当的阅读方式,因而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能根据阅读的目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对于改善他们的阅读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方式主要有:


1.精读


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这就要求学习者从字、词、句入手精研细读,甚至反复阅读,进而掌握各个段落及整篇文章的精髓,以便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从字、词、句入手就是要逐字逐句地阅读,逐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时反复阅读,层层深入。精读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实质的理解,是形成学习者知识系统的基础,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更是如此。因而无论什么学科的基础内容,都应组织好精读,以便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精读的技巧通常是:(1)抓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在道理的阐述、人物的刻画、气氛的渲染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应首先抓住它们。(2)找准中心句。中心句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骨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搞清了文章的中心内容。(3)把握重点段落。一篇文章在叙事论理时,总有一些段落是起铺陈作用或过渡作用的,而另一些段落则承担着反映文章主要内容或基本观点的任务,这样的段落就是重点段落,在阅读时应着重把握。


2.速读


速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速读的技巧主要有:(1)意群扫描式阅读。意群扫描即不是以单个字或词为单位进行阅读,而是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可以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用这种方式进行阅读。在阅读时,不要过分看重对个别字词的辨认,只要能掌握基本意思即可。(2)浏览。即对全文粗略地阅读,甚至只读其大小标题,以达到对内容的大体了解或整体认识,或对某些重要观点、重要信息的大概出处有所了解即可。如在字典里查找词汇,或复读已读过的文章,或确认某个信息等等,通常用此方法进行阅读。(3)跳读。即对自己关心的内容或特定内容进行阅读,如寻找特定的数字、符号、日期、事由或确认某个信息等就属此种阅读。其特点是跳跃阅读,不逐一阅读。这适于搜寻特定信息资料或捕捉重点。


3.朗读


阅读可分为出声的读和不出声的读,前者称朗读,后者叫默读。二者各有其意义和作用。朗读有利于提高阅读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强化情感体验、有利于促使感官全面活动从而增强记忆。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课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朗读技巧有这样几种:(1)理解分析性朗读。一般用于对说理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条理分明,自然流畅地读。旨在熟悉文章的段落要点和全文中心。(2)欣赏性朗读。一般用于对抒情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感情丰富、进入境界、形象生动地读。(3)分解色朗读。一般用于文艺性读物,这一种集体阅读活动,要求借助手势、表情和声调,表现出人物性格或某种情景。


4.默读


默读有利于发展阅读者的内部言语、有利于强化理解,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这样一些默读技巧:(1)全神贯注。默读需要全部心智活动投入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全神贯注是有效阅读最需要的心理品质。它来自目的任务的约束和意志力的训练。因此,应增强学生阅读的目的性和强化意志力的训练。(2)积极思维。默读不需要考试发音,有利于思维活动的进行,但这需要有效的引导才能成为现实。(3)减少回跳。回跳是一种重复阅读活动,它是眼睛局限在刚读过的而又未准确理解的词句上,这不仅限制了速度也对内容的理解产生支离破碎的影响。因而减少回跳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默读的优势——加快阅读速度。


三、阅读理解的策略


近年来,把阅读理解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各门学科的阅读策略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已形成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潮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关文章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