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

怎样买书

  • 日期:2010-03-05 15:30
  • 来源: 未知
  • 浏览:
  • 字体:[ ]
凡事均要善于决策,买书也不例外。个人作出买书决策,下列各点宜引起注意:1.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决定采取长期策略还是短期策略。一般说来,自己职业或研究方向已基本确定,或业余爱好已在生活中扎下了根的,宜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作出长期搜集、购买有关书籍的策略。许多书是机会错过就难再得的。今日无暇,他日可读,藏也值得。否则想在这方面作系统研究时,就会苦于无书可资借鉴、佐证、启示了。倘使这些方面尚未定向,一般还是讲实惠为好。2.买书重点要放在基础知识书、工具书和有特高价值的创新之作上。一般他说,报重时效,书贵久远,某门学科的基础书、工具书日后翻阅查核的机会多,自买为宜。学术或实用价值特高的创新之作,宜先睹为快,精读勾划,也以自购为上。至于平庸之作,能借则借,不必要啥买啥。至于消闲的书,无需孜孜以求。3.买书宜重视出版社的声誉。一个出版社的高声誉,往往是几代人奋发努力的结果。这些出版社非常珍惜自己的声誉,绝不自砸牌子。
     因此,一般他说,他们出的书在质量上是可信赖的。当然,在一般出版社中也颇多后起之秀,尤其是一些名牌大学、名牌科研机构、名牌大众传播机构和重要国家机关办的出版社,其专业出版物也大多可以信赖。近些年,相当多的出版社偏重经济效益的追求,虽然也有一些较优的丛书、专著问世,但往往有更多的平庸之作乃至所谓“元害的创利书”相随出版。买这些出版社的书,就不能不多花些辨别功夫了。当然,说要重视出版社的声誉,是指现实的声誉,历史的声誉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知识在进步,编辑出版条件在变化,致步自封的老牌出版社可能因观念凝滞而扼杀富有时代新意著作的出版。而真正知名的出版社总是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的。4.注意选买对口出版社的书。一般说来,作者只按他的个人标准来写作,而对口出版社编辑却能按全社会同类作品的先进标准来对它进行评价、选择和修改润色。因此买书时除注重作者外,还要留心是哪个出版社出的。一般说,每个出版社都有一支比较善于编辑其分工范围内书稿的队伍,他们对分工范围内的书稿比较懂行,因而评审加工要求较严,这些书的质量也较有保证。现在有些出版社越出分工范围出书,这样就不得不由外行编辑评审加工,其质量就难以保证了。5.要重书不重人,不为名家之名所诱惑。书籍名家多为学术界、文学艺术界知名之士,一般 具有高于一般作者的学识水平和写作经验,多数治学态度严谨,并因曾有名作问世而享誉读书界。在知识更新加剧的现时代,有些原为名家的人可能已无创新之见;还有些作者一旦成名,悠哉游哉,远离生活,思路势必枯竭。现在不少大型书籍,特别是大型丛书,常请某些名家为主编、顾问,躬亲其事的固然也有,实际上多是挂个虚名罢了,作者或出版社想靠他们的名气打打牌子,以广泛招徕而已。所以,买书应重书而不重人,买的是有用的书而不是有名的人!
     何况后生可畏,青胜于蓝也是一个客观规律。6.买书首先要注意买实践家、研究家写的书。富有经验的实际工作者写的书以及在直接间接实践基础上进行艰苦研究并取得成就者所写的书,多有独到。切实的材料和见解。但是,知识是可以传播、共享的。有些人本身并无什么实践经验或研究心得,仅因通过传播而了解了他人实践经验和研究心得的概貌,也可能会洋洋洒洒地写出书来,甚至写得颇能吸引读者。只是他们对自己所写的内容实际上也不甚了了,一知半解,以致书中不仅提不出新的见解和材料,甚至无法避免在表述实践家和研究家的心得成果时打上一个大折扣。还常不引出处,把他人研究成果窃为己有。所以,买书时,宜对作者有所考察,重要著作以买实践家和研究家亲自撰写的为上策。7.基础知识读物、研究现实问题的学术著作、工具书,一般宜买最新的版本。这是知识在不断发展进步,最新版本一般反映了新近的研究成果的缘故。8.杂志文章是书的先兆。真有创新成果的人,基本上都先在专业杂志撰文,抒述新见。所以浏览杂志,熟悉其文其人,认定了,买书就可减少盲目性。任何一本有新见的力作,都是多年实践、研究成果积累而成的。严肃的作者一般不会高产,学术著作更是这样,很可能是毕其功于一书的。如果发现有人——哪怕是名家——一年里竟然有几本课题相近的书出版,那就要提高警惕,是不是沦落为热衷于炒冷饭的人了?9.对书籍的商业性宣传要慎重对待。书籍是商品,当然有商业性宣传。但书籍的质量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由读者来评价,因此严肃出版社的书籍广告,一般只登书名、作者及必要的内容简介,并不渲染。对商业宣传气氛浓厚的,见之于重要新闻传播媒介的书籍广告,虽然不会是极差的书,否则不敢公开宣传,但很可能言过其实,而宜持冷静态度。出版社举办新闻发布会和发行仪式推出的书,一般比较可靠。但真正优秀的有创见的学术著作绝不可能在出版之初就得到学界名流的普遍颂扬。因为重大的开拓创新之作,必然超越出版时多数人的认识水平,或与传统观念理论相佐,显然很难在一片叫好声中问世的,而常有一个被冷落,甚至遭遇不幸的过程。总之,买书比起买许多日用的物质产品来要难得多。因为,精神产品的质量本身难于评价,每个品种的书都其有特定的内容,非同类的书常不易比较;而且书总是买了才看的,一生中对同一品种的书一般又只发生一次购买行为,风险较大。为了避免失误,多看看报刊上的书评文章,多听听内行师友们意见,特别是买前翻翻前言后记、作者简介,是很有用处的。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