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每个同学都是潜力股

  • 日期:2017-08-20 12:40
  • 来源: 中考数学
  • 浏览:
  • 字体:[ ]

每个孩子都喜欢好成绩

 

“你看,谁谁谁的孩子又拿奥数竞赛奖了!”“隔壁的孩子又考班里第一了” “我们单位里某某家的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了”……家长的殷切期盼、老师同学的刺激、孩子的自尊心驱使,没有一个孩子说他不喜欢好成绩。


成绩差的孩子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成绩,说明他不喜欢差分数,对于别人的关心他们往往很愤怒。因为本来心里就很失落,别人的询问只能让他觉得更丢脸,反而更对自己没有信心。


对于成绩差的孩子,如果家长只重视分数,孩子就容易抄答案。其实,孩子抄答案时心里是不好受的。孩子抄答案家长一般不知道,没有经验的老师也发现不了。家长不知道,孩子让大人省心时,倒真是大人该操心的时候。该操心时不操心,将来想操心时有力也使不上了。一年级的孩子就会出现这个问题,包括很多表面上表现好的孩子,后患无穷。


就拿学习数学来说,最好的方法是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灵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数学直觉,提供挑战问题时的满足、刺激。所以说,保持和激发学习兴趣才是教育的根本,而不是只看到考卷上的分数

 

劝说孩子喜欢上学习

 

最好的劝说方法是:让孩子把本来模糊不清的想法说出来,然后告诉孩子如何思考,引发出孩子最深层次的动机,让孩子明白这想法是他自己的。比如,如果我的孩子说不爱学习,我会引导他说,“这根本不是你真正的想法,你真正的想法是怕努力了也不会,而显得自己太笨。”

 

我向孩子保证,在中小学阶段,数学没有难到努力了还学不会的程度。如果孩子一开始就体会到了“会做”的感觉,就会在学习数学上倾注更多的时间,进而取得好的成绩。

 

具体说来,劝说孩子的方法有正反两个方面:努力学习的好处,不努力的坏处。

 

除此之外,还要告诉孩子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比如,在小学阶段,不能完全放任不管孩子的学习,要告诉孩子,如果没有基础,在高一级的学校里是很难学下去的。一旦落后,再要跟上大部队就需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能学好,这样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好好学。

 

只有父母自己深层次地相信的东西才能让被劝说者——自己的孩子,真正相信。只有父母对自己有信心,在学习中确实体会过解决问题的愉悦感,也的确相信愉悦感源于解决难题的过程,才会在劝说孩子的过程中让孩子相信这种感觉的存在。

 

在这一点上,有些父母做得不够好:不到孩子出现问题,意识不到是自己的教育方法有问题,相反还一直觉得自己做得很不错。


不让父母的错误连累孩子

 

父母常犯的错误有:给孩子太多提示,看孩子听不懂,火气越来越大,自己还说没有发火。其实,孩子在父母越来越不耐烦的声音中已经感受到了父母的怒气。父母在给孩子讲题时,如果给予孩子太多的提示,会让孩子丧失了解题的乐趣。


还有的父母给孩子讲题时,自己只会做不会讲,做完之后还问孩子懂了没有,孩子不敢说不懂,只能假装说懂了,其实看孩子那迷离的眼神就知道没有懂。孩子为了感受被爱,会迁就父母的错误,孩子不会说父母讲得不行。父母一次两次图省事,时间一长,孩子就是真不懂也不说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见识的提高,孩子会慢慢意识到父母是不会讲题的,于是孩子不再想听父母的话,这时父母就会说孩子叛逆,于是,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有些孩子根本没有听懂,父母还夸他聪明,这只会让他难受,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聪明,更不相信父母的话。

 

还是拿学习数学来举例,解释清楚问题和问题所需基本公式比给出答案重要得多。

 

学不好的孩子有一个通病,就是不懂装懂。嘴上说懂了,只是把过程和答案抄一遍,其实自己还是不会推理计算。要让孩子知道,如果不是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自己做出来,就等于没有学会。

 

凡是孩子在学习中体会到了乐趣,肯定是下了功夫,努力过、苦恼过、刻苦过,这个过程越是艰难,解决后的兴奋度就会越高。而这种兴奋,就是所谓的成就感。并且,父母要把孩子的这种感受强化出来,让他相信学习的乐趣所在。


巧示孩子,脚踏实地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的力量。语言的影响力如此之大,如此隐晦,我们一般人往往没有办法搞明白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就拿如何问孩子学习感受来说,是有技巧的,暗示孩子如何回答,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的行动。要强化孩子好的感受,让他相信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而且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值得拥有好成绩。


在学习上,人越是无能,就越有“梦想”——白日梦,不切实际。我就见过一模成绩只有100多分的孩子,“执着”地想考一本;一点也不学习的孩子,就是想成为乔布斯;还有的孩子想找一种方法,别人用10个小时学会的东西,他想用1个小时就学会。

 

这种学习上不切实际的想法就像在生活中,想通过传销赚大钱、赌博挣大钱一样,终会血本无归。

 

从父母方面讲,如果不是过于在乎成绩,急功近利、盲目攀比,而是更在乎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那么孩子就更能体会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也会拥有好成绩。

    关于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意见建议 RSS订阅 TAG标签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09 - 2020 自学习网

    本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若您的文章不愿被本站摘录,请及时通知我们。